三國演義中的歇后語“劉備招親”下一句是什么
三國演義中的歇后語“劉備招親”下一句是:弄假成真歷史上劉備與孫夫人在石首成親,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孫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孫權主動嫁妹,主要是為了結好劉備,鞏固孫劉聯盟,共同對付曹操。三國演義寫劉備到東吳招親,是發(fā)生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后,周瑜為奪回荊州設下的“美人計”。周瑜想用此計謀把劉備囚禁起來,以便使人去見孔明討荊州、換劉備。史事正好相反,劉備與孫夫人成親在前,借荊州在后。所以事實上劉備根本去東吳,更沒有樂不思蜀了,說劉備樂不思蜀愛美人差點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劉備東吳招親,是《三國演義》的精彩篇章。小說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描寫得有聲有色,煞是熱鬧。但都屬于“戲說”,劉備根本未去東吳成親,而是孫權著人送妹到荊州之地與劉備完婚的。劉備娶孫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冬農歷十月,陰歷十二月。也就是赤壁戰(zhàn)事一年之后。當時孫權在京口,即今江蘇省的鎮(zhèn)江市。三國演義》讓吳國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嬌婿容顏,那甘露寺就是鎮(zhèn)江的佛寺,至今視作一處三國風物勝跡。只是吳國太那時已無緣去佛寺看新郎,孫權這位母親——吳氏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就去世了。演義寫劉備東吳招親,是發(fā)生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后,周瑜為奪回荊州設下的“美人計”。周瑜想用此計謀把劉備囚禁起來,以便使人去見孔明討荊州、換劉備。史事正好相反,劉備與孫夫人成親在前,借荊州在后。劉備提出借荊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的事。劉備是以東吳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見孫權,求借荊州的,但孫權沒有同意。當時周瑜上書反對,東吳群臣除魯肅外也都不贊成,后來周瑜病故,魯肅到江陵接替周瑜職務,孫權才聽取魯肅勸說借荊州給劉備。那已是劉備與孫夫人成親約有一年的光景了。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南征荊州的江南四郡,據有了長江以南荊州的絕大部分地盤。周瑜攻克江陵后,將江南岸的公安分給了劉備。劉備是在立營公安時與孫夫人成親的,但成親的地點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劉備訪賢歇后語是什么意思 劉備訪賢的典故介紹
歇后語: 劉備訪賢 答案: 三顧茅廬 解釋: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歇后語故事: 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后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F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后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等,并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劉備:劉備(公元161-223年)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更多關于劉備的歇后語: 劉備娶親—— 弄假成真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劉備摔太子—— 收買人心 劉備哭荊州—— 假充善人;哭著害人哩;用計哩;一哭就有計;假摔眼淚 吃曹操飯,干劉備事——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關于劉備的歇后語
劉備賣草鞋 —— 本行劉備的江山 —— 哭出來的對著張飛罵劉備 —— 尋著惹氣劉備遇孔明 —— 如魚得水吃曹操的飯,干劉備的事 —— 吃里爬外劉備摔阿斗 —— 收買人心劉備三顧茅廬 —— 盡找明白人劉備對孔明 —— 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