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這句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1、“紙上談兵”成語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mào)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注:現(xiàn)今經(jīng)常用于形容長平之戰(zhàn)失利的趙括,但是戰(zhàn)國時無紙,何以談得上“紙上談兵”?本成語也不在史記原句中,查找該詞句的話,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現(xiàn)過該詞,據(jù)說是現(xiàn)代的某些書上聲稱是對趙括的形容造成的影響,因此成語出處存疑)《史記》為西漢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約成書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后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疤贰笔撬抉R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2、“紙上談兵”成語的基本信息:【漢語文字】紙上談兵【漢語拼音】zhǐ shang tán bīng【英文翻譯】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to concentrate on details but forget the main purpose or objectiveto sacrifice (or drop, lose) the substance for the shadow【詞語解釋】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lián)系實際情況空發(fā)議論。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1]。字詞解釋】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成語性質】貶義詞。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夸夸其談、秀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反義詞】埋頭苦干、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歇后語】軍事論文講武堂里學打仗參考資料360百科:https://ke.so.com/doc/5338013-7510265.html
紙上談兵后半句歇后語
1.要沉住氣 2.你追我趕 3.兩頭拉 4.爭分奪秒 5.紙上談兵 6.爭頂
紙上談兵的歇后語是什么
紙上談兵——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