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龍的諺語
1、強龍不壓地頭蛇。解釋: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shù)氐膭萘Α?、一龍九種,種種有別。解釋: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各的愛好。比喻各人的品質(zhì)、愛好都不相同。3、大水淹了龍王廟 ,自家人不認自家人。解釋: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fā)生了爭端。4、上山捉虎,下海擒龍。解釋: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情。5、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解釋:你可以畫龍畫虎,但是很難透過他們的皮肉,直接畫出骨頭;你可以了解一個人,知道他長什么樣,但是很難知道他內(nèi)心在想什么。喻指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zhì)是很難的或者是人心難測。
有關(guān)龍的諺語
1、二月二,龍?zhí)ь^。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zhí)ь^”的日子。農(nóng)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jié),“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zhí)ь^”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zāi)賜福、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農(nóng)歷“二月二”,既是“龍?zhí)ь^節(jié)”,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jié)”。南方“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xí)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qū),既有類似龍?zhí)ь^節(jié)習(xí)俗,又有以祭社習(xí)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xí)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2、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意思: 蛟龍游到了淺水,沒法動彈,被蝦戲弄,一旦老虎到了平原地區(qū),沒有了叢林的掩護,它自身的爆發(fā)力和突擊優(yōu)勢就不復(fù)存在,只能被“犬”欺了。出自《增廣賢文》。?3、龍不離海,虎不離山出意思是比喻高貴者離不開居住處。出自:明·羅貫中《殘?zhí)莆宕费萘x》4、上山捉虎,下海擒龍意思: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情。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姑娘,你有甚么為難的事,只管說!慢講‘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就便‘赴湯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龍媒此時都敢替你去作!”5、龍歸滄海,虎入深山。意思:比喻各自回歸到有所作為的地方。出自:清·陳忱《水滸后傳》二七回。擴展資料:諺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xiàn)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nèi)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nóng)用諺語,如“清明前后,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薄帮埡蟀俨阶?,活到九十九?!钡?,類別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zhí)ь^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不離海,虎不離山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諺語
有關(guān)龍的諺語 20條
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一筆畫不成龍,一鍬挖不出井。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草。小時不教成渾蟲,長大不學(xué)成懶龍膽大騎龍騎虎,膽小騎貓騎兔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父望子成龍,子望父升天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不鬧大海龍難擒,不闖虎穴虎難捉。下淺水只能抓魚蝦,入深潭方能擒蛟龍。麻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諺語比較難找 就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