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韶山紅色景點社會實踐報告怎么寫
一、實踐背景與目的 2024年,中國將迎來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紀念日。為了深入理解歷史,傳承紅色文化,我們組織了一次韶山紅色景點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感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增強愛國情懷。
二、實踐過程
1.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我們首先參觀了紀念館,了解毛澤東同志的生平事跡,感受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
2. 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在故居,我們看到了毛澤東同志生活和工作的環(huán)境,更直觀地理解了他的生活簡樸和革命精神。
3. 滴水洞:這里是毛澤東同志曾經避暑的地方,我們在此領略了革命領袖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狀態(tài)。
4. 紅色文化研討會:活動期間,我們還參與了一場關于抗戰(zhàn)歷史和韶山紅色文化的研討會,深化了對這段歷史的理解。
三、實踐感悟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深感革命先烈的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們要珍惜和平,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四、社會影響 韶山紅色景點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這次活動也讓更多人關注到抗戰(zhàn)歷史,提升了公眾的歷史認知和民族自豪感。
開頭結尾怎么寫
開頭:
韶山,這座承載著中國革命歷史記憶的圣地,以其獨特的紅色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探訪者。2024年,我們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追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足跡,以實地體驗的方式,深入理解和紀念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結尾:
實踐結束,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敬意離開韶山。每一次踏足紅色景點,都是對歷史的重溫,對英雄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將這份紅色記憶轉化為前行的動力,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024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韶山紅色景點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第一篇 2024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韶山紅色景點社會實踐報告2850字
___故居中共有房屋18間,1893年12月26日___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直至19__年的秋天離開這里外出求學。進入室內里面陳列的都是那個時期湖南農村家庭的典型用具和擺設,小木床、煤油燈、 土爐灶、鋤犁、水車此外還有豬欄,牛欄和谷倉各室想通,還有好多沒見過的稀奇古怪的工具。從室內出來映入眼簾是蔥蔥郁郁的綠色植物,讓人頓感神清氣爽。毛主席的故居前面是開滿荷花還有好多活潑小魚的池塘,叫南岸塘。相傳毛主席的好水性就是從此練出來的。導游跟我們說,毛主席之所以會在南岸塘里練出好水性,是因為少年時候的他特別調皮,每當主席父親被他氣得要揍他時,就躲到池塘里面。故居后面是高聳的青山,所以故居可謂是“依山傍水”,聽導游說這種地理位置屬于風水寶地。在附近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___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南岸,共有10多間房屋。故居里滿是圣地的靈氣和歲月的記憶,雖然主席已經離開了我們 ,但是他的豐功偉績會被人民永遠銘記和傳頌。故居既是主席的誕生地又是主席親手締造中國農村最早的韶山黨支部的地方,主席時時刻刻教自己的親人要有“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人民”的博大情懷。在之后的革命戰(zhàn)爭里主席先后六位至親犧牲:他的夫人楊開慧被敵人殘忍的殺害,并殘忍的割下頭顱懸掛在城樓門三天三夜,只因她是___的妻子。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堂妹毛澤建相繼被害,英勇獻身,年僅十九歲的侄子毛楚雄也被反動派活埋。常人怎能忍受失去六位至親的痛苦,而毛主席卻只將痛苦深埋心中,轉而轉化為悲憤,繼續(xù)投身革命中。正是主席這種情懷才建立了新中國的千秋功業(yè),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
然后我們來到了毛主席銅像廣場 據(jù)說立銅像那天上午十點多,天空出現(xiàn)了日月同輝的奇異自然景象,市花杜鵑花也提前三個月傲雪盛開的人間奇景。銅像紅褐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鐫刻著“___同志”五個貼金大字。寬闊的毛主席銅像廣場來自祖國各地的人,五湖四海的人民都懷著對一代偉人的敬仰和欽佩匯聚于此。我們帶著對主席的敬仰、感激之情向主席進獻花籃虔誠鞠躬許愿,并且繞著銅像瞻仰一圈。銅像高六米,基座高四點一米,通高十點一米,重三點七噸,四點一象征毛主席執(zhí)政四十一年,十點一象征“10.1”國慶。銅像面朝東南方,身著中山裝,手執(zhí)文稿,面帶微笑,正視前方,魏然挺立,再現(xiàn)人民領袖出席開國大點的風采,銅像下面有五十四棵松樹象征五十四個民族。流傳許多關于銅像的故事,當年從南京運輸來韶山的時候經過江西的井岡山,好好的車子無故拋錨使得銅像在那里待了一個晚上,都說是主席想看看當年自己曾經戰(zhàn)斗的地方和自己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站在銅像廣場上,感受著偉人的氣息,感慨偉人的追求,感嘆偉人的思想。主席不僅是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同時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一個簡單生活的平凡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是主席用他一生為人民戰(zhàn)斗成功建立新中國,源于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探究和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以及超乎常人的堅強的毅力 堅毅和博學。
接著就是別墅滴水洞建在兩個小山峰之間的溝壑處,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父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母,環(huán)境清幽十分涼爽是個風水極佳的寶地。據(jù)說自1932年起國民黨曾派特物三次來掘毛主席祖墳,均因當?shù)匕傩盏谋Wo而未得逞。滴水洞一號樓毛主席因曾隱居于此住了11天而聞名,是一棟青磚青瓦的平方別墅。一號樓有辦公室、臥室、會議室、娛樂室還有最厲害的具有防震、防毒、防彈的防空洞。辦公室內有一張大辦公桌,桌上擺放著文房四寶其中硯臺是主席的最愛的,主席特別節(jié)儉還留一張竹椅在辦公室,據(jù)說主席曾坐做下去出不來,因為主席晚年發(fā)福了。會議室里有一架大型的放映機,主席偶爾在吃飯的時候用來看電影來放松自己。娛樂室擺放著以前主席打乒乓球的球桌是兩張小桌子拼起來的,聽導游說毛主席打球從來不撿球,主席以前穿的中山裝有四個大口袋每次打球前他會在口袋里裝滿乒乓球,所有的球打完后主席就不打了,因為主席從不向別人彎腰的。主席其實還是個性情中人他為江青做了很多事,還特意修建了屬于她獨一無二的浴室用的是江青最喜歡的綠色瓷磚。但江青卻從未來過韶山,只因江青曾向毛主席提了要求,其中一個讓毛主席把楊開慧的東西全扔了的要求讓毛主席震怒,說:“你不去就不去!”由此可見主席對楊的深情。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防空洞,厚厚鋼板門還有體現(xiàn)百姓智慧的就地取材的墻等等。
然后我們來到了韶山的___紀念館。韶山___同志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tǒng)展示___同志生平業(yè)績的紀念性博物館,屬湖南省直正縣級事業(yè)單位。座落于韶山沖引鳳山下,坐東南朝西北,建筑面積8413.08平方米。1964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轄___故居、___父母墓、___讀私塾舊址南岸、毛氏宗祠、毛鑒公祠、毛震公祠以及___遺物館,共8個景點。館名為鄧小平同志1983年4月題寫。韶山___同志紀念館原名“韶山___同志紀念舊居陳列館”。1963年,___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提議在韶山建立陳列館,陳列、宣傳___的生平事跡。經___同意后,中共湖南省委即擇定距___故居0.5公里的引鳳山下為館址,著手籌建。館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廣東省建筑設計院、廣州市城市建設局、華南工學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設計院聯(lián)合設計。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擔施工任務。1964年5月10日破土動工,同年8月20日竣工,建筑面積2707.05平方米。9月15日,陳列布展就緒。館名“韶山___同志舊居陳列館”,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郭沫若書。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遺物館的布展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休息椅的設置滿足了年邁觀眾群體的需求,而且在休息椅旁也可通過電子觸摸屏等科技展示設備進一步了解展陳內容。展廳配備升降電梯并設置了自動語音發(fā)射系統(tǒng),觀眾可通過租賃語音導覽器實現(xiàn)自助式參觀,也可通過講解員運用64通道無線講解播放系統(tǒng)、無干擾講解系統(tǒng)實現(xiàn)導游講解。___遺物館的建成,進一步展示了偉人的人格風范,將更好地發(fā)揮___遺物和相關文物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作用,使韶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韶山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和講述神話的地方,幾乎每個導游都在復述著關于毛主席的種種神話,還有韶山精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其靈魂是堅定信念,其核心是敢為人先,其顯著特征是合群奮斗,其實質是無私奉獻,其活力源泉是開拓進取 ,其內涵就是犧牲、奮斗、奉獻、的胸襟。這次紅色旅行,不僅看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參觀充滿歷史氛圍的古跡,讓生活在沒有硝煙和平年代的我們去追憶艱難時代的生死考驗 血淚洗禮的戰(zhàn)爭時期。沒有英雄先烈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座座歷史文化遺址不僅有其獨特的思想教育作用,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歷史風貌 ,以及自然風光會永遠的保存下來煥發(fā)其光彩,給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用鮮血換來的幸福,學習為人民服務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努力學習爭做追求進步的青年,發(fā)揚不畏艱辛、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把紅色革命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第二篇 2024大學生暑假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950字
暮春時節(jié),我們來到蔡家崖,來到晉綏老黨員溫荷芝家。
其時,老人正獨自一人撐著拐棍,坐在門口的石碾子上曬太陽。聽說我們來采訪,老人立刻站了起來,陪我們往家走。兩間舊窯洞,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平靜地迎接著我們的到來。在老人開門的瞬間,我們發(fā)現(xiàn)他身上還吊著個導流袋。
這個土生土長的晉西北老漢有71年的黨齡,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塊土地。當年的小八路,如今已到耄耋之年。溫荷芝的女兒告訴記者,自從8年前做過一次手術后,老人身體已大不如前,而且記憶力也不行了。
聊起當年晉綏邊區(qū),老人異常高興,說起賀龍、說起李井泉、說到習仲勛……話匣子一打開,就有講不完的故事。老漢的女兒一再勸他慢慢講別激動。
陪同我們的村委會副主任溫利川介紹,多年來老人疾病纏身,日子過得并不是很好。
沒想到老人接過話茬說:“很好了,知足吧!毛主席在這里住的時候,最好吃的也就是個油糕粉湯,現(xiàn)在的日子跟過去比,真是天上地下了。”
但一說起現(xiàn)在的一些干部,老人顫巍巍想要站起來:“我看電視……我看電視……有些干部忘本了,太不像話……太不像話。貪污那么多錢干什么?共產黨領導人民鬧革命就是為了老百姓不受剝削不受壓迫……”
當記者問他有啥困難時,老人說:“比起那些一起鬧革命早早死去的人,我活了快90了,很知足,沒什么要求了。”他加重語氣說:“跟共產黨沒錯,共產黨沒有虧欠咱老百姓。”
在蔡家崖村口,我們遇見了蔡家崖村的老村委會主任、69歲的溫二油。當了幾十年的村干部,溫二油對蔡家崖村的情況了如指掌。
“蔡家崖是紅色老區(qū)。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建設年代,我們蔡家崖人可以自豪地說,時代在變,但我們跟黨走的決心沒變。蔡家崖永遠是紅色的。”
歷史退回到一甲子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1948年3月23日正午,在老船工的劃槳搖櫓聲中,___滿含深情地離開了他生活戰(zhàn)斗將近__年的陜北,開始了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
在蔡家崖,毛主席說:“要早上想一想,中午想一想,晚上想一想,一日三思,不要犯錯誤。要做一個自覺的、完全清醒的革命者。”他還以黃河上掌船的老艄公為例,意味深長地對一些干部說:黃河上的老艄公,不管風吹浪打,眼睛總是朝著前方,雙手總是牢牢地掌著舵。
第三篇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尋訪實踐報告1200字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進一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引領我校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奮勇抗爭的歷史,追憶宣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保護日益稀缺的抗戰(zhàn)口述歷史資料,使更多的青年大學生銘記歷史、奮發(fā)有為,更加堅定___對全國人民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要求,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團委組織開展了搶救抗戰(zhàn)口述歷史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這將近兩個月的走訪中,我們接觸到了當時親身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的老兵們。歲月如同一把無情的刻刀,在老兵們的臉頰上留下了歷史的痕跡。但始終沒有改變的,是他們眼中燃燒的激情。在那段崢嶸歲月里,他們每一個人都曾在戰(zhàn)場上奮力殺敵,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想,那就是保家衛(wèi)國。
在這些老兵中,令我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位名叫王鳳錄的老爺爺,他現(xiàn)年89歲,屬龍,原北京市宛平縣人,現(xiàn)居保定。1943年參軍,親歷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他在采訪過程中給我們細細的還原了當時發(fā)生的故事,提到他的老戰(zhàn)友時,他幾度哽咽。當年共赴沙場的戰(zhàn)友們早也不在,老人話語里全是滿滿的思念。盡管經歷了戰(zhàn)爭的洗禮,老人依舊每天堅持鍛煉,身子骨十分硬朗,還把自己編寫的健康歌拿出來給我們展示。最后還親切的叮囑我們要好好學習,他也要保持身體健康,要見證我們的中國更加繁榮昌盛。
在我們的尋訪中,我們也曾問道老兵的中國夢是什么,有老兵說道:“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吃穿不愁,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希望國家能更繁榮昌盛,越來越強大。”這是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夢想啊,一心為國,國好人才好。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有太多的人犧牲了自己換取了現(xiàn)在的和平昌盛。太多的無名英雄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我們最威武的“長城”。我們無以為報,只能做一個最真實的記錄者,讓老兵們親口講述的抗戰(zhàn)歷史不被歲月的長河所淹沒。
與此同時,我們的抗戰(zhàn)尋訪小分隊還在李慧老師的帶領下把《舉起手來》和《紫日》等百余部經典的紅色電影帶進保定市20多個社區(qū),免費為居民放映,放映期間,許多社區(qū)居民都提前搬著小凳子坐在幕布前等待電影放映,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樣不僅僅是讓人們銘記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這個重要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豐富社區(qū)文化,也讓他們從這個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到共產黨人敢于斗爭、不怕犧牲、艱苦奮斗、不斷前進的精神風尚,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與老兵進行了親密的交談,也了解到了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我們每個華電學子都要牢記歷史,不忘歷史,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富裕,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來臨之際,愿生者銘記不忘,愿英魂換得安息。向所有為中華民族獨立富強戰(zhàn)斗和獻身的先烈致敬! 向健在的抗戰(zhàn)老兵致敬!
第四篇 大學生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2100字
7月20日,告別連續(xù)高溫,海島迎來持續(xù)雨天。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尋訪活動。
這一站,尋訪團來到位于瓊山區(qū)云龍鎮(zhèn)的“瓊崖縱隊抗日第一槍紀念園”以及事發(fā)的潭口渡口。雨中13人尋訪團走進云龍,走進村民家中,參觀紀念園。屹立著的紀念碑在風雨中默默述說著瓊崖人民當年的英雄事跡。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尋訪團穿行于雜草叢中,來到了潭口渡口,仿佛看到了當年瓊崖縱隊戰(zhàn)士們的身影,尋訪團友們不禁面向大江致敬。尋訪團走進附近村民家中,探尋當年那一戰(zhàn)的記憶。熱情淳樸的村民為我們講訴了他們所了解的故事,并在尋訪團返程前送上了自家種的瓜果。
紀念碑永駐人間,戰(zhàn)士們的故事也將永遠留存。通過進一步的宣傳,希望喚醒當代學子愛國之心。珍愛和平,強我中華,為當年戰(zhàn)斗的先輩致敬。
(1)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紀念碑
上午8:00在紀念碑處獻花緬懷革命先烈,追憶革命精神,拍照留念。該活動預計持續(xù)半個小時。
(2)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管理處
① 紀念園管理人員紅色宣傳經驗豐富,我們將會與管理人員交流紅色文化的宣傳意見,相信管理人員在這方面的經驗會給我們的活動帶來很大的便利。
② 向紀念園管理人員了解現(xiàn)在景區(qū)內的紅色文化保護現(xiàn)狀,針對現(xiàn)狀,學習景區(qū)內保護工作的優(yōu)良之處并發(fā)現(xiàn)不足,以建議的形式提供給管理人員。
③據(jù)了解,目前在許多景區(qū)存在不文明游覽行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計劃向紀念園中的管理人員咨詢紀念園客流情況及游客中存在的不文明現(xiàn)象,并結合我們對景區(qū)的了解,向管理委員會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管理人員共建和諧景區(qū)。我們將做景區(qū)管理志愿者活動,協(xié)助管理人員規(guī)勸景區(qū)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 以上兩項活動大概會持續(xù)三個小時。
(2)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內
據(jù)了解,趨近中午紀念園中的游客數(shù)量會有所增長,我們將在中午這個時間段會進行隨機采訪調查活動,調查 “當?shù)厝藢﹁F道游擊隊的了解及看法”,并向游客宣傳抗戰(zhàn)英雄的英勇事跡以及革命先驅的愛國主義精神、宣傳革命舊址的保護等,借此向游客及當?shù)厝诵麄鲪蹏髁x。
該活動大概持續(xù)一個小時。
(3)老黨員家中或革命前輩經?;顒拥膮^(qū)域(提前了解)
15:00預約老黨員、老革命前輩,與他們進行真誠的交談,聽他們講述革命故事,并進行記錄和收集。該活動大概持續(xù)兩個小時。
為引導青年大學生主動、自覺地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歷史課”,緬懷抗戰(zhàn)先烈,傳承革命精神,__年7月18 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組建的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尋訪團一行16人,在學院輔導員崔建兵老師的帶領下,赴??谑协偵絽^(qū)云龍鎮(zhèn)開展抗日英雄馮白駒將軍事跡尋訪活動。
馮爾動老先生(馮白駒將軍侄子)極其生動的為尋訪團講述了馮白駒將軍帶領瓊崖縱隊孤島奮戰(zhàn)、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故居內以時間為脈絡,圖文并茂的描繪了馮白駒將軍生平事跡,全景式的向世人展示了一名人民的無產階級忠誠戰(zhàn)士、抗擊日寇的真英雄的光輝形象。
通過此次尋訪,一種激越而凝重的血液在黨員的心中流淌,讓黨員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為革命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的年代,看到一種為人民無私奉獻、為祖國拋灑熱血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當代青年大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強我中華。
__年7月18日至21日,長安大學“紅色心•延安情”研究生“青馬”暑期社會實踐團在革命圣地延安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該實踐團為紅色教育類校級重點資助團隊,實踐活動以“紅色心•延安情”為主題,以學習延安精神為核心,通過參觀革命舊址、現(xiàn)場教學、專題講座和研討交流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歷史,學習延安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用心重溫紅色歷史,實踐團先后參觀了楊家?guī)X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王家坪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在張思德廣場,實踐團隊參加了《為人民服務》現(xiàn)場教學,學習英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出的歷史背景及其對于全黨全軍的重要意義;在楊家?guī)X革命舊址,實踐團隊參加了《黃土地的兒子》現(xiàn)場教學,學______在陜北插隊時為民謀福、堅定人生目標和信念的光榮歲月;在陜西省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名家講堂,實踐團隊認真聽取了中共黨史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楊延虎教授作的《___在延安十三年》專題報告,全面了解黨在延安十三年的輝煌業(yè)績,認真學習了延安精神的內容、內涵和現(xiàn)實價值。
用心弘揚青春正能量,實踐團積極開展研討交流、高校聯(lián)誼和宣傳報道,爭做延安精神的播種機和宣傳隊。在張思德廣場,隊員們對英雄的緬懷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張思德紀念碑前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意義展開了熱烈討論,暢談對建設服務型研究生會的建議。在陜西省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高校聯(lián)誼會上,隊員們集體朗誦了著名詩人賀敬之的《回延安》,表達對革命圣地和延安精神的崇敬之情?;顒又?,隊員們邊走邊拍、邊走邊思、邊走邊寫、邊走邊發(fā),實時展示活動照片和個人感悟,研究生會官微“長大微生活”開展“我的紅色心•我的延安情”專題宣傳,和身邊青年一起學習延安精神、一起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第五篇 2024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報告:紅色老區(qū)社會實踐,革命精神薪火相傳1300字
7月28日早七點,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實踐團隊從學校出發(fā),前往臨沂市費縣石井鎮(zhèn),我們一行19人在王樂生書記和柳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為期兩天的紅色革命老區(qū) “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之旅,期間更是得到了我校團委書記、費縣掛職第一書記王龍書記以及費縣掛職第一書記王成書記的大力支持。
紅色石井鎮(zhèn)是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尚未完全開發(fā)的珍貴的旅游資源地,實踐調研好紅色石井鎮(zhèn)對于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增強當代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具有重要意義。此次調研以參觀和走訪為主,我們首先到達了高橋村,在高橋村書記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共蘇魯豫皖邊區(qū)特委駐地,了解了當年的革命歷史;隨后我們走訪了村中的革命老戰(zhàn)士,從他們口中獲知了更加詳細的革命過程,使得我們對當?shù)馗锩返陌盐崭油暾?。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奮力拼搏換來了當今社會的安定和諧,希望大家能更加關注革命老區(qū),多多關懷革命老戰(zhàn)士。第二天我們參觀了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在這里學習了解了那次著名的突圍戰(zhàn),原國務院副總理谷牧曾說道:“北有平型關、南有大青山”,可見這次戰(zhàn)斗的重要性,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革命氛圍,我們向革命先烈們致敬。
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xiàn),值此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積極開展以紅色調研為主題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對國家號召的響應。臨沂市費縣是革命史上一處重要的革命文化遺產,但當?shù)氐募t色革命資源有很多并未得到合理的開發(fā),而且當?shù)亟洕陌l(fā)展情況也不容樂觀,通過這次對費縣紅色資源的調研,我們呼吁大家多多關注當?shù)氐陌l(fā)展。同時,我們也會將當?shù)氐募t色精神在校園中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同學能夠了解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
為學習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緬懷革命烈士,提高學生自身素質,8月1號上午,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紅旅足跡實踐隊選擇赴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借此機會,同學們了解了一些歷史,對許多革命烈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許多文物也有了全面的了解。隊長韓進同學帶領隊員前往參觀學習,陵園內安葬有副參謀長左權將軍、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抗日英雄范筑先、朝鮮義勇軍等200多位為國捐軀的優(yōu)秀指揮員和戰(zhàn)斗英雄。
烈士陵園紀念碑介紹
在隊長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左權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左權將軍的遺像和遺物,在參觀期間,隊員們就自己所了解的歷史和專業(yè)知識,就左權在抗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以及歷史事跡和貢獻展開了交流與討論。與此同時,有些隊員也就自己還不太確定和不太了解的地方記錄了下來,待之后搜索了解。
朱德橋
同時,他們還參觀了烈士公墓,前面有紀念亭、紀念碑,后面墓內安葬著團級以上干部和著名戰(zhàn)斗英雄200余名。烈士陵園建筑雄偉,莊嚴肅穆,松柏長青,典雅壯觀,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出來之后,他們就在這里的感觸與體會進行了交流,并記錄在本,各個隊員也都很受觸動,并計劃回去寫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通過此次活動,河北師大赴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實踐的隊員們更深刻的意識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過去人們?yōu)榻裉斓暮推剿龀龅臒o限貢獻,同時也對隊員們發(fā)揚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以啟迪。
第六篇 2024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2700字
今年正值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為響應團中央的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和“三下鄉(xiāng)”的光榮傳統(tǒng),弘揚光榮革命精神,努力為當?shù)匕l(fā)展貢獻力量,在扎實的實踐服務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與社會閱歷。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學生會組成了以__級輔導員王璐蕓老師帶隊,大一大二學生會骨干為主的“赴湖南韶山暑期實踐隊伍”。整個實踐分為三個部分:憶崢嶸歲月,訪偉人故里,仰老兵雄風,將分別前往韶山、衡陽、芷江、長沙進行為期5天的暑期實踐。
韶山市位于中國湖南省中部,是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第一天即7月11日,幾經輾轉,我們實踐隊來到了偉大領袖___的故鄉(xiāng)。整頓休息過后,便出發(fā)前往第一站——___銅像廣場。整個銅像廣場占地極廣,銅像佇立在廣場中央,___同志身穿中山裝,手執(zhí)文稿,目光炯炯,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再現(xiàn)了領袖毛主席開國大典時的風采,在蒼柏鮮花的映襯下更顯得高大偉岸。在銅像前,導員帶領大家唱起了團歌,歌聲響亮,久久回蕩在銅像廣場上,帶著我們對紅軍的敬意飄向遠方。接著來到了___同志故居,其故居建于民國初年,采用南方農宅形式,坐南偏東。整個故居的布局整齊規(guī)劃,風格樸素,真實還原了毛主席生活、學習的場景??粗飨臅?,我們仿佛看到當年毛主席伴著昏黃的燈光,在油燈下刻苦學習,立志報國的模樣。毛主席這種勤奮的品質也激勵著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在學習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其他方面的知識吸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最后一站則是來到了___紀念堂,其位于韶山沖引鳳山下,紀念堂內建筑多為江南園林風格,雅致清新,建筑錯落有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紀念堂內的陳列,吸收了近幾年黨史最新的研究成果,運用獨特的館藏文物資料、先進的科技展示手段,將毛主席的生平和光輝生動呈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正是毛主席,在混亂中站出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現(xiàn)在,紀念堂已成為全國優(yōu)秀愛國教育基地之一,我們在這里緬懷___同志的偉大功績,領略東方巨人的崇高精神風范。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7月12日,實踐隊離開韶山,向南行進,來到了抗戰(zhàn)名城衡陽。戰(zhàn)火硝煙已去,但痕跡深深,作為全國唯一的“抗戰(zhàn)紀念城”衡陽,城內處處都保留著抗戰(zhàn)時期的紀念場所和歷史文獻資料。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是中國整個抗戰(zhàn)史中作戰(zhàn)時間最長、雙方傷亡士兵最多、最為慘烈的城市爭奪戰(zhàn)之一,也是日本戰(zhàn)史中記載的唯一一個日軍傷亡超過我軍的戰(zhàn)例。而紀念這場戰(zhàn)爭的“衡陽抗戰(zhàn)紀念城”紀念碑,座落于衡陽市岳屏公園。12日上午,實踐隊來到岳屏公園,瞻仰了紀念碑,并參觀了紀念碑附近的衡陽抗戰(zhàn)紀念館與抗戰(zhàn)雕塑,從紀念館的沙盤、陳列進一步了解了衡陽這座城市的抗戰(zhàn)歷史。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偶遇衡陽當?shù)馗咝:怅枎煼秾W院人文社科系的同學,雙方就衡陽抗戰(zhàn)歷史,衡陽文化進行了深刻交流。 下午則參觀了另一處抗戰(zhàn)紀念景點衡陽高新區(qū)陸家新屋。陸家新屋,距今已有125年歷史,在1945年抗日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期間,曾被日軍黑瀨連隊當做指揮部。至今,該建筑南向墻面尚保留數(shù)10處當年留下的彈痕,右側廂房封火墻山屏上的一個彈洞,直徑達1米左右,是衡陽保衛(wèi)戰(zhàn)難得的歷史見證,是珍貴的抗戰(zhàn)遺址。屋內陳列著54塊展板,展示陳列柜6個,收集有抗戰(zhàn)時期的手榴彈、日式頭盔、望遠鏡、馬鞍等物品。國防教育廣場則位于景區(qū)南側,于__年興建,有殲-6戰(zhàn)斗機、坦克等展品4件。
衡陽行程的第二日,我們帶著慰問品,拜訪了老兵丁耀輝老人。丁耀輝老人是衡陽市人,今年已91歲高齡,身子骨卻依舊硬朗,目光中閃爍著戰(zhàn)士堅毅的光芒。丁爺爺是當年參加入緬作戰(zhàn)的遠征軍之一,回憶起抗日那段艱苦歲月,他感慨萬千。丁爺爺向我們講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現(xiàn)在生活的美好,“我們在緬甸的時候,沒得吃,沒得藥,非戰(zhàn)損遠遠高于戰(zhàn)斗死傷。原150人次的連隊,打到最后,就只有十幾個人活下來了,你不知道我們在緬甸受了多少苦。”說到此處,老英雄已淚眼模糊,似在回憶當年的殘酷,戰(zhàn)友離去的悲痛。整個采訪過程中,老先生反復強調落后就要挨打,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更應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采訪結束后,丁爺爺給我們題字道:“應始終牢記:貧窮就會挨打,落后就會被人欺負!為了不讓這段屈辱歷史重演,同學們應該努力學習,發(fā)憤圖強,學好各項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話雖樸實,卻道出了一代老兵對于祖國強大的渴望,對于新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而我們也向丁老贈送了我們工大獨有的戰(zhàn)斗機仿真模型,寓意工大航空報國之志。此行只采訪了丁耀輝爺爺一人,但老兵心目中永遠燃燒著的熊熊革命激情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心靈烙印。這些老戰(zhàn)士將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全部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留下的是累累的傷痕和病痛的身軀,以及內心對祖國永遠的忠誠和熱愛,怎能不叫人敬佩?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13日下午,我們拜訪了衡陽市大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根植于衡陽本土,專注于品牌文化包裝及活動策劃的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在公司書畫院,管理層領導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歷史故事作了深入的講述和交流。董事長許豐華先生曾是當?shù)匦侣劼?lián)播的編輯,他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為我們剖析了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極具紀念意義卻不被廣泛宣傳的原因,同時啟示我們:只有真正的思考才能鑄就人格。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真正思考看透它才能獲得最本質的內容。接下來總經理馬康偉與我們交流了文化產業(yè)和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兩個方面。馬先生提出,未來是屬于高感性族群的,社會更多的需要創(chuàng)新性思維、設計思維,不論是就業(yè)還是創(chuàng)業(yè),在思維上占據(jù)制高點方能搶得先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結束了衡陽的行程,實踐隊搭上西行的列車,前往芷江進行下一階段的實踐。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實踐隊于14日下午到達了芷江受降遺址紀念館。紀念館建于1995年,占地1500平方米,入口處是一座“血”字形的牌坊,象征著抗戰(zhàn)勝利是由戰(zhàn)士們的鮮血換來的,但在我們看來那更是一座中國的“凱旋門”,那是日本受降的地方,更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地方,是中國飽經風霜后的偉大復興的第一步。隨后,我們到達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諸多有關抗戰(zhàn)歷史的物品、展板等,還有抗戰(zhàn)時我軍發(fā)送電報時的仿真場景,電報聲連綿不斷,仿佛帶我們走進了當時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而放映廳播放的抗戰(zhàn)影像資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抗戰(zhàn)的艱辛,欽佩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的同時,也憤慨于日軍的種種惡行。在參觀之余,我們也對游客進行了調查和采訪。
第七篇 2024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假期實踐報告2100字
學院的”志愿傳承隊“于8月3號順利的完成了此次紀念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尋訪活動,但偉大的革命精神永遠不會消逝。讓我們深入活動的繁枝細節(jié),繼續(xù)跟隨官微君一起感受革命精神吧。
隨著海口市內紅色革命紀念地尋訪活動的結束,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又于7月23日,尋前往海南文昌“張云逸紀念館”和“陳策將軍祖居”進行調研。
走進“張云逸紀念館”,花團錦簇,綠樹掩映,環(huán)境優(yōu)美。紀念館正門,鐫刻著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張云逸紀念館”六個金色大字。在里面,矗立著著張云逸將軍5米高的銅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張云逸將軍的戎馬英姿。在后面,穿過扭曲婉轉的人工橋,便來到了張云逸將軍的生平陳列館。陳列館共兩樓,里面記敘了張云逸將軍從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經歷,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崢嶸歲月,他帶領國民沖鋒陷陣,為祖國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成為了領導中國人民建造自己家園的核心。張云逸將軍一生戎馬,赫赫功勛,讓后人銘記,值得我們新一代學習,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張云逸紀念園”,尋訪團一行繼續(xù)乘坐大巴趕往了位于文昌市會文鎮(zhèn)的“陳策將軍祖居”。陳策將軍同樣戎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革命先驅,張云逸將軍被人們稱為獨腿將軍。革命年代,一位獨腿將軍,領導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爭。是多么的光榮?。?/p>
參觀學習完張云逸和陳策將軍的紀念園,它完整的再現(xiàn)了烈士當年的風采及他們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當代的青年學生去學習,以此來勉勵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并且通過本次活動,有利于我們青年大學生更好的追尋革命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提高當代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強我中華而奮斗!
重慶科技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xiāng)”活動 ——“為英雄正名——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社會實踐調研團為期兩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已圓滿結束。團隊成員共9人,鄧雪梅老師為帶隊教師。以下為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的總結。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團隊凝聚力
活動的圓滿完成,離不開大家的團結合作,但是以個人的自我管理為前提。作為大學生,參加校外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時候,禮貌和形象顯得尤為重要,不僅代表了個人,而且還代表了團隊和學校。在社區(qū)宣傳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團隊每個人都積極參與了進來,熱情地為社區(qū)的居民講解,讓宣傳目的得到全面體現(xiàn),吸引帶動了居民參與到活動當中。團隊的凝聚力則需要在和諧和愉快的狀態(tài)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二、開展走訪活動,了解歷史
開展拜訪抗戰(zhàn)老兵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收集調查問卷中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完成我們的調研報告,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我們真實地了解到那段讓人不能忘卻的歷史,通過直接和抗戰(zhàn)老英雄對話,聽老英雄講述那些他們抗戰(zhàn)的故事,體會當時戰(zhàn)亂生活的艱辛,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三、拓展工作領域,為人民服務
在拜訪過程中,團隊為老兵帶去了一些慰問品,據(jù)了解,抗戰(zhàn)老兵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寬裕。團隊應該做的是向有關部門反映這些情況,保障老英雄的生活?,F(xiàn)在幸福的生活都是這些老英雄打下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團隊也會定期去看望他們,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為銘記抗戰(zhàn)歷史、緬懷革命先烈、關愛抗戰(zhàn)老兵、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由在校大學生組成的調研隊趕赴銅梁區(qū)開展拜訪抗戰(zhàn)老英雄、參觀紀念館等活動。
7月19日上午,團隊來到銅梁區(qū)巴川鎮(zhèn)陳奎老先生家中,陳老英雄今年91歲高齡,但是身體很硬朗,精神矍鑠。他為我們講述了他當年參加抗日戰(zhàn)爭的生死故事,老先生講述時,眼里還泛著淚光。老英雄因日軍的轟炸,不幸被彈片擊中,導致腹部左側受傷,當老英雄給我們看他的傷疤時,突然感覺戰(zhàn)爭離我們這么近又那么遠。下午拜訪了另一位老戰(zhàn)士江伯高,團隊為老英雄表演了節(jié)目,和老英雄一起合唱了革命歌曲,老英雄被我們的熱情所感染,老英雄還站起來和我們一起合唱,更顯精神抖擻,讓大家仿佛看到了當年老英雄上戰(zhàn)場奮勇殺敵的風采。他們就是“活歷史”,生活在我們身邊,為后人講述著那些老故事。當聽到這些故事,了解到戰(zhàn)爭的殘酷,團隊成員體會到現(xiàn)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應更加珍惜。
7月20日,我們參觀了紅巖革命紀念館、邱少云紀念館和馮玉祥故居,每段故事、每張圖片、每件遺物都震撼著團隊的每一個人。仿佛大家都置身在那血與火、生與死考驗的崢嶸歲月當中,真實地感受了那段歷史。
此次活動強烈地激發(fā)了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聆聽作為“活歷史”的兩位老先生口述抗戰(zhàn)歷史,艱苦奮斗,與敵人頑強拼搏的事跡。讓記憶永存,讓精神永恒。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應該飲水思源,感恩抗戰(zhàn)老兵,向抗戰(zhàn)老兵致敬。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我們應該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肩負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責任。
第八篇 紀念抗戰(zhàn)勝利暑期慰問百歲老兵社會實踐報告2200字
今年暑假9號,我跟隨“關注 黔籍抗戰(zhàn)老兵慰問團”一起到凱里去看望抗戰(zhàn)老兵潘牛九老先生。
6號聯(lián)系到慰問團貴陽負責人湯明白。7、8號開始做行程的安排。
在此之前,問過初高中同學關于抗戰(zhàn)老兵的信息,得到的消息均是沒有。唯一一個同學說家附近有老兵可是卻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不符合要求。我爺爺說株洲的抗戰(zhàn)老兵幾乎都已經作古了。畢竟今年都已經是勝利70周年。株洲能留下的老兵少之又少。
“既然株洲已經沒有了,要不就去在貴州去找找吧。”我想。爸爸媽媽在貴陽工作,這個暑假正好要去那兒。到了貴陽,我開始聯(lián)系當?shù)氐膱笊?,日報、商報、晚報,最終在《貴陽晚報》找到關于“尋找抗戰(zhàn)老兵”的報道。我連忙打通了文章下面留的電話。聯(lián)系到了一位“關注黔籍抗戰(zhàn)老兵慰問團”的成員,給了我一個慰問團的qq群號,加進去,我借此找到了貴陽的負責人湯明白先生。他告訴我這個月的8號、9號要去貴州凱里施秉縣馬號鄉(xiāng)黃古村潘牛九老兵家祝他老人家的百歲大壽。問我要不要來當志愿者。我高興極了,趕快答應把握好機會。
7號早上有一個小插曲活動,來貴陽藝術館參加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書畫展。順便面會一下湯先生講了一下怎么的行程安排。
老照片,老故事
這位老兵由于___坐了將近20年的牢,當他出來已經物是人非。一生窮困。志愿者找到他并給他提供幫助。他在講述自己當初的境遇的時候泣不成聲。
陳友禮老人是一位先后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貴州籍老兵。
他1歲喪母,自小被遺棄,11歲就隨遠征軍赴滇西參加抗戰(zhàn)。
70多年后的__年8月21日下午,貴州關注黔籍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走訪慰問陳友禮老人。得知他自幼參兵,又從沒有拍過軍照,于是贈送了他一張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中國抗戰(zhàn)“娃娃兵”照片以表紀念。84歲的他頓時眼眶濕潤,誰知那張世界出名的“娃娃兵”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他!
有些人認為事情不可能有這么巧。但是他把所有當時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包括穿著、手勢、壺子和袋子里面裝的什么都真實還原的時候,不得不讓志愿者們感到神奇。
計劃8號本來按計晚上7:00坐火車和湯明白先生去凱里在當?shù)刈∠碌诙煸缟先妱P里志愿者,但是爸爸擔心我的安全于是決定第二天清早送我去凱里。和凱里當?shù)亟哟驹刚邔O建梅聯(lián)系后說凱里這一組已經滿員了,要我去聯(lián)系鎮(zhèn)遠的陸凱江,和陸約好之后9號早上5點我們就從貴陽開車出發(fā),9點鐘到達鎮(zhèn)遠古鎮(zhèn)。全家人在鎮(zhèn)遠古鎮(zhèn)四處游玩了一下到下午一點,我們跟著陸凱江叔叔的車開往施秉縣馬號潘牛九老兵家。
黔東南的大山
大山里的空氣很新鮮,山里面用木頭做的房子刷的都是桐油,桐油是用山里的桐樹果子做的防蟲防火防濕 。聽陸叔叔說,為了避免漢族的追殺,苗族才到這大山中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系列以大山為中心的風土習俗 。每戶人家都有一條狗 那里的狗全是白色的 毛比較雜亂 是獵犬的一種 。河旁邊有刺梨,挺大只的很多刺,但這個時候沒有成熟,吃起來還是會有酸澀 。穿靛藍色苗服的老人家累了就坐在亭子里面休息,走一會兒又到另外一個亭子
綠色的大山隨著蜿蜒的路重疊明滅著。 其實這樣看著心情也是特別的好
在山路上旋了1個多小時到一個路口會見其他兩路志愿者的車子后 因為陸叔叔家車子的底盤比較低怕不能走接下來的更崎嶇的路所以陸叔叔一家坐上了我家的車子。
陸叔叔在車上講了很多之前慰問過的抗戰(zhàn)老兵的故事 我聽得心里很是震撼和感動 繼續(xù)趕往潘老家中。
到達
老兵的家里人熱情好客 唱苗歌,敬酒來歡迎志愿者們的到來。
送給老人的禮物
兒子講述了老人抗戰(zhàn)的經歷。
向老人獻花
和老人一起吹生日蠟燭
吃壽宴
老人的全家福
感動3
其實很多細節(jié)用圖很難說明,但是用心想象一下用意就能夠特別感動:
志愿者把包放在我爸爸車里不存戒備,潘老家大二的孫子問我要聯(lián)系方式直接把手機給我自己就去招待客人對我特別放心。現(xiàn)在在城市里面只有朋友家人才會這么放心,第一次見到的陌生人能夠這樣,可見心里是多么純良;
為了招待我們殺了一頭牛,??墒鞘謱氊惖模兔碛诌f酒遞煙特別客氣,而自己人就只吃吃豬肉和骨頭;
志愿者們吃飯的桌子都是新的,而其實苗族人吃飯不用桌子,可以想到,他們?yōu)榱苏写覀兾覀兲氐匕炎雷优獊?,沒有向我們多說一句;
雖然住在大山里道路蜿蜒陡峭,但還是有一條可以通車的水泥路通往老兵家,聽志愿者說,是政府撥款,村干部協(xié)調動員村民們一起來修的,這中間村干部是要怎樣子去自愿協(xié)調,村民怎樣子去出力幫助,中間的善良程度可想而知;
從前只見過電視里面苗族讓遠方而來的賓客喝迎客酒,攔客酒,可當自己經歷的時候,還是被真真切切的熱情所打動。
感悟
這是一次紅色旅程。
從一開始對抗戰(zhàn)這段歷史停留在教科書程度,到看書畫展聽講解聽到好多真實的故事,學著去虛心了解真實的真相,去搜索相關的材料了解,問志愿者們相關歷史,去采訪參與到這段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自己來衡定來重新認識應該還原的歷史,這是沒有參加實踐不會有的嶄新認識,以后也會秉著客觀真實的心看歷史。
這是一次清心的旅程。
熱心善心的志愿者們和淳樸好客的苗族人讓自己浮躁的心沉靜了不少,心開闊了,不再只是關系自己還會學會去關心社會和他人。
當然這是一次幸運的旅程。
幸運能夠和抗戰(zhàn)老兵這么近距離的接觸。
幸運能遇到那么美的風景和那么純樸的苗族。
幸運能遇到靠譜的慰問團負責人和熱心腸的志愿者們。
當然還幸運一路上這么好的爸爸媽媽的陪伴讓我不用為安全擔心。
總而言之,有意義而難忘!
再會!
第九篇 抗戰(zhàn)勝利尋訪實踐報告2024850字
近日,江南大學“尋訪老兵,圓夢中華”團隊來到了總裝備部江蘇無錫第一干休所,開始了暑期社會實踐和采訪活動。針對最近網(wǎng)絡上一些質疑,甚至抹黑、詆毀英雄人物的言論,團隊采訪了干休所休養(yǎng)的抗戰(zhàn)老兵羅開貴老人,從他的真實經歷中還原曾經的烽火歲月。
初見羅開貴,他正由警務員攙扶著走來,上身穿著干凈簡樸的白襯衣,下身穿著休閑西褲,雖年紀已高卻精神矍鑠,招呼志愿者的聲音十分響亮。寒暄過后,羅開貴老人開始跟大學生們聊起自己的經歷。“羅爺爺,在戰(zhàn)爭時期,像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跡會發(fā)生在您身邊嗎?”聽了志愿者的問題,羅開貴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種事情很常見。沖鋒時、炸碉堡時,(我們)一個接一個地撲上去,前仆后繼。打仗哪有怕死的?”
戰(zhàn)爭十分殘酷,在羅開貴看來,能夠克服恐懼、保持勇氣的秘訣只有信念,“抗日的時候,就憋著一股勁兒,(要)打敗侵略者,保家衛(wèi)國。都說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我們中國士兵打起仗來也是很勇猛的!在那種環(huán)境下,看到自己身邊的戰(zhàn)友陸續(xù)倒下,(我)每天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沒有心思去想是生是死,就想著抗日?!绷_開貴邊說邊做著手勢,目光堅定,臉色嚴肅。
老人一生經歷了很多戰(zhàn)役,包括渡江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抗美援朝等,打仗負傷是不可避免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子彈一瞬間從前到后穿透肩部,他回憶當時的自己根本來不及感覺到疼痛,只是被穿透的地方一陣麻木,但后來痛的時候“感覺真的是離死神不遠了”。
聽了羅開貴的講述,大學生們仿佛感受到激烈的戰(zhàn)場,聽到了沖鋒的號角和拼殺的吶喊,看到了那一個個舍生忘死的身影,從而真切地了解到英雄們的事跡是真實的,是不容置疑的,更是需要尊敬的!同學們決心向革命先輩們學習,“(以后要)培養(yǎng)犧牲與奉獻精神,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p>
“尋訪老兵,圓夢中華”團隊是“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派出到各地尋訪抗戰(zhàn)老兵調研的數(shù)百個團隊之一,在記憶的尋找中,大學生志愿者們了解歷史,體悟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和傳承抗戰(zhàn)精神。
第十篇 2024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550字
7月22日,告別連續(xù)的陰雨天,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一行12人開始了新一天的尋訪活動。本次目的地為“李碩勛烈士紀念亭”。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位于??谑协偵絽^(qū)勛亭路39號。
剛到“李碩勛烈士紀念亭”,映入尋訪團眼簾的是李碩勛烈士雕像及紀念亭。隨后尋訪團參觀了鐫刻有朱德,___等領導同志題詞的題詞壁,并且跟隨著當?shù)毓芾硖幗庹f員的腳步參觀李碩勛烈士生平業(yè)績展覽。展覽室里,講解員以時間脈絡為一行人聲情并茂的講述了當年的事跡。一個世紀的崢嶸歲月,是____領導全國人民不屈不饒,前赴后繼,英勇戰(zhàn)斗的光輝歷程,李碩勛烈士用其短暫的28個春秋,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yè)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詩篇。他是我國早期學生運動的杰出領袖,人民軍隊的卓越指揮官,英勇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尋訪團在臨走前,為“李碩勛烈士紀念亭”周圍除草打掃,致以最真誠的敬意。
熱血鑄豐碑,浩氣貫千秋。讓我們傳承先烈的革命遺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指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萬眾一心,奮發(fā)圖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開創(chuàng)中國______事業(yè)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第十一篇 2024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系列尋訪活動暑假實踐報告950字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自8月1日起,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時代紅星”暑期實踐隊以“追尋紅色歷史足跡,推廣民族抗戰(zhàn)精神”為主題,充分結合自身外語學習優(yōu)勢,深入沂蒙革命老區(qū),就新時期紅色文化的國際化宣傳情況展開了尋訪調研。
暑日的老區(qū),舊熱不雨,烈日卻擋不住實踐隊員的熱情。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實踐隊員跨越多個縣區(qū),認真追尋著紅色歷史足跡。
在沂蒙紅嫂祖秀蓮故里,實踐隊員見到了紅嫂后人、當?shù)攸h支部書記張在召。在帶領隊員參觀紅嫂紀念館時,他特地佩戴了一枚黨旗胸章。問起原因,張書記說“我是聽著紅嫂講述著抗戰(zhàn)故事長大的,更是一點點看著咱們生活好起來的,這都是黨領導的好,黨的恩情永遠不能忘,紅色精神永遠要傳承”。簡單兩句,卻使隊員們倍感責任重大。
在紅嫂故居,隊員們有幸遇到了多名前來尋訪的抗戰(zhàn)老兵,并與他們一起唱響了《沂蒙頌》,在演唱中,一名87歲的老兵竟然幾度哽咽,老淚縱橫。老兵在抗戰(zhàn)中負過重傷,是老區(qū)的鄉(xiāng)親們救了他。邊給我們我們展示著腿部的彈痕,嘴里一遍遍重復著:“這是救命的恩情啊,鄉(xiāng)親們對我們是真好啊,真好……”
看著故地的點點滴滴,每一位老兵都難掩激動。聽著他們的故事,隊員們更是感動不已,這份深情是永遠抹不掉的,更是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努力傳承的。
追尋紅色足跡的同時,借助自身外院學習優(yōu)勢,了解當前紅色文化對外推廣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是隊員們的本次調研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實踐隊員來到沂蒙山革命根據(jù)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等多個知名的紅色景區(qū)。也突出發(fā)現(xiàn)了當前景區(qū)外語翻譯不規(guī)范、外語標示不準確等一系列比較突出的問題。并通過影像和書面報告等形式和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反映,同時,在實踐結束后,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逐一研究糾正,為紅色文化的國際宣傳更加標準和人性化貢獻一份力量,是實踐隊最重要的后續(xù)工作。
實踐期間,隊員們還來到了老區(qū)的幼兒園和外國語學院培訓機構,為孩子們上了多堂別開生面的外國語言課,帶領大家演唱了實踐隊員用中文和多國語言創(chuàng)作的時代紅歌。我們也欣喜的看到,由于當?shù)氐闹匾?,孩子們心中早已有了紅色精神的種子,對好多紅色人物和故事都十分了解。恰是這一代代的傳承,紅色精神才能永放光芒,也是我們民族的一大幸事……
第十二篇 2024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年社會實踐報告750字
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無數(shù)英勇軍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zhàn),最終取得了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深切緬懷抗戰(zhàn)英烈的光輝業(yè)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結合工作實際,我校開展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為緬懷抗戰(zhàn)先烈,傳承革命精神,學工處、團委以“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組建17支“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宜昌市、襄陽市、紅安縣等紅色革命地開展尋訪老兵、瞻仰烈士陵園、宣傳抗戰(zhàn)精神等社會實踐活動。
近百名社會實踐隊員懷著崇敬之情尋訪了18名抗戰(zhàn)老兵,實踐隊員們了解他們的生活現(xiàn)狀,探尋曾經的崢嶸歲月,感受和傳承不滅的革命精神。其中,“紅色印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紀念抗戰(zhàn)勝利七十載,尋訪抗戰(zhàn)老兵中國夢”為主題,深入十堰市鄖陽區(qū)、襄陽宜城等地,采訪了劉繼壽、王金榮、孫明文等6位老兵;“緬懷紅安先烈,傳承革命精神”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紅安烈士陵園開展緬懷掃墓活動;“黃昏尤憶征戰(zhàn)苦,熱血青年尋英雄”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棗陽、隨州尋訪抗戰(zhàn)老兵,聆聽他們講述抗日戰(zhàn)爭烽火硝煙的故事,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正視歷史。
在尋訪中,一位92歲高齡的老兵講訴了他的故事:“當時我的個子不高,長槍比我還要高,但是我知道我要拿起槍、參軍去,因為侵略者的屠刀已經刺入了同胞的胸膛,侵略者的腳步已經踏入了我的祖國,這不僅是保衛(wèi)祖國之戰(zhàn),更是民族的使命,我要為祖國、為和平而戰(zhàn)?!弊鳛楹推綍r代的青年大學生們,我們要始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牢記使命,以身作則,努力成才,開創(chuàng)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