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1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793個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有147位用戶喜歡。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園林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導好了。下面就讓我?guī)銈內⒂^吧!
蘇州園林以山水秀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的詩韻。
現在我們來到了拙政園。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它位于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你們看,拙政園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主要建筑有遠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點,不要掉到水里或亂扔垃圾了!
參觀了拙政園,現在大家跟我來到了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滄浪亭園內以山石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襯映。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多美麗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最后,讓我們參觀留園。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筑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現在,我們已經把蘇州園林的幾個名園都不得參觀完了。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游覽這些名園,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見!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2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1251個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有164位用戶喜歡。
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的導游詞
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蘇州園林。我姓黃,大家就叫我黃導好了。先提醒大家,在我們游玩期間,將會經過很多美麗的景點。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請不要亂攀爬假山。也不要亂扔垃圾。順便留一個問題:我國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但蘇州園林從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這是為什么呢? 好了,我們先去游覽吧。
我們先來到蘇州園林的南門。進門后往前走就是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時候詩人蘇舜欽流寓江蘇中心,以400000元買下了這塊地。(400000錢購得園址)在水旁邊建了一個亭子,取名我是可愛的點點 滄浪我是可愛的點點 。(傍水構亭名我是可愛的點點滄浪我是可愛的點點 )取了《孟子·離婁》和《楚辭·漁父》中的我是可愛的點點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我是可愛的點點(大家要積極進齲白者自白不會沾污。)之意,作為《滄浪亭記》,自稱我是可愛的點點 滄浪翁我是可愛的點點 。南宋時變成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居住,滄浪亭改名成我是可愛的點點 韓園我是可愛的點點 。1860年時毀于兵火,1873年重建。滄浪亭兩側刻著醒目的對聯(lián),上寫我是可愛的點點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我是可愛的點點 。
我們今天就游覽滄浪亭。明天會有更多好玩的項目。哦,對了,前面那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蘇州園林是藝術品,所以不講究對稱,導游詞《蘇州園林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園林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導好了。下面就讓我?guī)銈內⒂^吧!
蘇州園林以山水秀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我是可愛的點點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我是可愛的點點的美稱。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的詩韻。
現在我們來到了拙政園。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它位于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你們看,拙政園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主要建筑有遠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點,不要掉到水里或亂扔垃圾了!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峰林立,形狀似獅子,故名我是可愛的點點獅子林我是可愛的點點。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最后,讓我們參觀留園。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筑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現在,我們已經把蘇州園林的幾個名園都參觀完了。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游覽這些名園,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再見!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3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632個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有122位用戶喜歡。
歡迎大家來到這風景優(yōu)美的武當山。武當山是世界歷史遺產之一,1994年12月被入為世界遺產。武當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它也是武當拳術的發(fā)源地。武當的意思是“非真武不足當之”。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
名勝區(qū)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臺、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構成一幅瑰麗無比的丹青畫卷。
武當山有許多的宮殿,有紫霄殿、復真觀、太和殿、金殿還有許多的宮殿。當年張三豐在這里是掌門人,是唐代的時候建的。當武當山建起的時候,唐代被元朝消滅?,F在雖然許多宮觀已成瓦礫,然而現存的建筑仍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
看,這就是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構奇特的杰作;九曲黃河墻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異曲同工。再往前走,就是轉身殿。這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
大家跟隨著我一直往前走吧!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藝珍品,圍繞著它有幾大奇觀,其中之一為“雷火煉殿”:古時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這種種奇特的現象使人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發(fā)出由衷贊嘆啊!
武當山風景到處是美麗的。希望你去細細游賞。下面自由活動,大家注意安全,多拍照啊!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4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16045個字,預計閱讀時長41分鐘,有228位用戶喜歡。
世界遺產--龍門石窟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咱們此次旅行的導游員錢宸琦,大家能夠叫我小錢或錢導,我很榮幸也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都能夠提出,我會盡可能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種緣分,我期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關心相互愛護,注意安全,為這段旅程留下一個完美而難忘的回憶。
大家都明白,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這天要去參觀的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代的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另一座為西山,是我們這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的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
龍門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就在此營建,經歷了眾多的朝代,開鑿時光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F有佛像十萬余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
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莫北人民智慧的結晶,藝術實踐的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飾帶給了極為豐富的資料,它是佛教流傳到我國后,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典范。
朋友們,此刻大家已經來到龍門石窟北端第一大窟,錢西寺,這是唐高宗初年雕鑿的一個洞窟,洞中主佛是阿彌托佛,她面部豐滿,雙肩寬厚,衣紋整潔流暢,主佛左側是大弟子家業(yè),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第子兩側分別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錢西寺洞高19米,大勢至菩薩是龍門石窟雕刻中最精美的雕像之一,雕像軀體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文雅文靜,開起盛唐時期那種豐滿,典雅的造型風格的序曲。
此刻我們面前的三座洞窟合稱賓陽三洞,以中洞為代表,它是北魏宣武帝為他的父親孝文帝和母親文昭皇后做功德而建,洞中三壁早三連像,從南到北依次為過去連佛燃燈佛,此刻連佛釋迦牟尼和彌勒佛,完成于六世紀中葉,顯示了我國石窟藝術發(fā)展的高超水平。
前面那便是石佛洞,洞內兩側雕刻有整齊排列的15000尊小佛。石佛洞即由此得名,是龍門石窟中造像組最完整的洞窟之一。
沿著臺階而上,此刻我們看到的是鳳先寺,它是龍門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唐代雕刻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洞中主佛盧舍那大佛,通高有17。14米,頭高4米,身長7。9米,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雕像。
大家請看那佛首微垂,呈俯視狀,下垂的目光,似在關注著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少中的俯首和下垂的目光是整個盧舍那大佛的精髓所在,更是雕塑的畫龍點睛之筆,盧舍那大佛的雙目,利用光的折射使用陰刻的刀法把眼球雕刻成前凹進去,而又持續(xù)著瞳孔部分的凸出,利用光線的反差,也就早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他那智慧的目光,恰好和朝拜者虔誠的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撼,鳳先寺的整個布局好像是黃氏在預兆文武百官的場面,它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好了,各位游客,這天的講解就到那里,下方留給兩個小時的自由參觀時光,兩個小時之后我們在龍門石窟全場留念。
洛陽龍門石窟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20__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光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qū)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那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那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得?ldquo;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guī)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透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構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那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構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方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fā)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一樣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好處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fā)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必須影響。下方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此刻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20__年開鑿直到520__年停工,歷時長達20__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此刻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貌。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一樣,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qū)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構成了遷都洛陽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tài)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云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qū)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折疊著。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此刻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fā)現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于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fā)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此刻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zhèn)バ忝?,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后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并有超多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jié)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賓陽南洞下方我們參觀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礎上,為唐代早期又繼續(xù)開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藝術上承北魏剛健之遺風,下開盛唐活潑生動之氣象。主尊像阿彌托佛面部豐潤,嘴唇厚大,衣紋自然、流暢。這一期間的寶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趨向于蓮花束腰須彌座的形式。
洞內龕像密布,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題記達19處,為中國石窟中貞觀題記最多的一窟。眾多的造像題記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藝術帶給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摩崖三佛龕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左、右二結迦坐佛。以彌勒為主尊的三佛題材為中國石窟所罕見。該窟無題記,結合文獻研究,該窟應為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制造佛教神學輿論所開鑿,宣揚武氏為彌勒下凡,以利于穩(wěn)固政權。它開鑿于武周政權時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發(fā)生了張柬之策動的政變,武周政權結束,該窟隨即中輟,因此,窟中造像僅為毛坯,比較粗糙。
萬佛洞萬佛洞因洞內窟壁上雕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唔斏徎ㄖ車逃?ldquo;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千尊像龕”的題記,證明這個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監(jiān)姚神表和內道場的智運禪師。
主佛阿彌陀佛的造像手法體現了唐代盛行的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時尚,表現出一種雍容大度、儀態(tài)軒昂的造像風格。人物波狀的發(fā)紋、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簡潔流暢的衣紋都證明盛唐的雕刻技藝在這一時期已經到達了成熟的階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蓮束腰須彌寶座上,在寶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托重力士,他們的肌肉突出,富于動態(tài),與主佛的靜態(tài),一動一靜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南北兩壁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厘米的小佛,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弘揚佛法、眾生虔誠聆聽的場面。在窟頂碑刻題記的外側是凌空飄舞的飛天,這飛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與它對應的是窟內南北兩壁壁基下部的伎樂人。每側墻壁下部各有6位伎樂人,手持空篌、法鑼、羯鼓,一方面為研究唐代音樂帶給了史料,另一方面,它們與窟頂飛天上下呼應,營造了一種西天極樂世界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先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窟門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觀音菩薩,面部豐潤,體態(tài)健美左手提凈瓶,右臂向上彎曲持佛塵搭于右肩。她那扭動的身軀、微斜的頭頸、豐滿的胸部,構成了優(yōu)美的曲線,顯得含蓄、端莊,是唐刻觀音菩薩的杰作。
雙窟萬佛洞下的這兩座洞窟因并排雕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雙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為釋迦牟尼,南北兩側是二弟子、二菩薩以及過去佛和未來佛。三世佛的造像題材表現了佛教世界里的過去、此刻和未來。
在雙窟的南洞里,雕鑿的主佛是彌勒佛,南北兩壁上雕有小千佛。彌勒和釋迦牟尼分列在南北兩個洞窟,稱作雙窟,它們完工于同一時代,所以在人們的想象中是當時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共同臨朝執(zhí)政的一種局面。在這個歷史時期,武則天實際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權,奏章都由她來批閱。武則天在這一時期,為了用心樹立自我就是彌勒下世這一思想,但又有礙于李治在位的實際狀況,所以就把釋迦牟尼和彌勒共同雕鑿于南北兩窟,就是此刻我們看到的這種雙窟并列的局面。
蓮花洞朋友們,此刻我們面前的這座洞窟稱為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帶領兩個弟子游說講經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兩側的弟子迦葉、阿難用浮雕手法,比較鮮明。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錫杖,胸部肋骨暴露,細膩地表現出這位佛教繼承人經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著的錫杖上帶有九個響環(huán),震地有聲,據說是佛教中一種法器。人們聽見響環(huán)的聲音,就明白佛祖到來,出外叩拜佛祖、傾聽佛法。
二弟子的頭像于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都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
窟頂蓮花周圍環(huán)繞著飛天,她們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顯得飄逸灑脫,在《妙法蓮花經》里曾有這樣的記載:飛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說是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表現了佛教中飛天和伎樂人營造出歡樂和諧的場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層層排列了幾層小型佛像,據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許多佛龕,龕楣裝飾有各自不一樣的特點:有帷帳式的,有的是火焰紋,有表現文殊與維摩詰對座辯法的故事,還有禮佛圖的形象。在龕楣細部,有忮樂人、飛天,有蓮花化生出來的菩薩;有線刻的,有淺浮雕的。其中一對飛天,她們的衣裙向上卷起,飄飄蕩蕩的形式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兩個飛天的面部正是蓮花的花蕾。外側是一些伎樂人向她們飄飛過來,蕩起的衣裙好象蓮花的枝蔓一樣,表現了一種綠柳絲絳萬千條景象。
這個小龕龕楣是火焰紋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內收,到中間再向上構成火苗的苗頭,火焰紋之上南北兩側各一組眾生聽法像,這個浮雕表現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辯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國民俗畫常有的表現形式,在那里我們看到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雕藝術形式。
窟外門楣為火焰紋,中間刻有一個獸形鋪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伊闕”二字。
奉先寺此刻,我們參觀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雕像精美、技藝精湛,是龍門石窟開鑿規(guī)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龍門石窟唐代雕刻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據于唐玄宗開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chuàng),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錢兩萬貫,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個大像龕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像,主尊“大盧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衣紋簡練,靈活而又儲蓄的眼睛顯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左側迦葉,身首雖殘,但仍顯出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濃眉細眼、年輕睿智、虔誠大方、充滿自信,宛如一聰慧少所形象。二菩薩衣飾華麗,端莊而矜持的表情,天王嚴肅威武而雙碩壯有力的神情,力士堅毅勇猛而雙暴躁的性格,以及那無所謂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zhèn)洹⑽┟钗┬?。其雕鑿?guī)模、藝術設計、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美學理念和唐代美術所到達高度
藝術水平。同時,在必須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及藝術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賢”形象,從另一側面又折射出了當時社會佛教發(fā)展的盛況和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古陽洞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將繼續(xù)參觀南面的古陽洞。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武官將相繼在窟內造像,這就構成了古陽洞內最早的一批造像,從而開始皇家營造龍門的第一斧第一鑿,揭開了建立龍門石窟的第章。
此刻我們面前的這一洞窟就是古陽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擴鑿而成的。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面相長圓,較為瘦削。頭頂還塑了一個發(fā)冠,發(fā)冠本身是道的產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飄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地也有人稱古陽洞為老君洞。
主佛兩側的菩薩上身微微后傾,頭戴寶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著長裙,造型厚重,比例勻稱,表情莊重文靜,姿態(tài)優(yōu)美,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北側墻壁上排列了三層大型佛龕,最上方一排的造像與云岡石窟有著一脈相承的聯(lián)系,佛像都是結跏趺坐,形體較顯渾厚。如果說它還持續(xù)著云岡石窟的特色的話,那么第二層交腳彌勒的造像,則體現了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人物瘦小,細腰,雙腿交叉坐于臺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龕雕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們此刻只能看到佛龕殘損的身軀,佛頭高32厘米,被人盜走后,此刻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龕,造像風格表現出雍容大度的特點,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一樣時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說明了古陽洞雕鑿時光之長,綿延朝代之久。
龍門石窟中有許多碑刻題記,經過歷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們從這2800多塊題記中,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稱為“龍門二十品”,古陽洞就占十九品。“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國寶。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涵相通。歷史上書法家發(fā)現了碑刻題記的價值,卻又把雕像視為工匠的藝術。相反,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一個高峰”。
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兩側刻有古代藥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建立,經東魏和北齊,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藝術上呈現不一樣時代的多種藝術風格。洞內主佛、二弟子、二菩薩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門八角束腰蓮花柱均為北齊所雕造。該洞是龍門石窟中具有北齊造像風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齊時期的雕像頭部碩大,身軀如柱,給人以臃腫、笨拙的感覺。
洞口過道兩側石壁上刻有藥方近140個,治療40種疾病。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涉及科別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神經科、腫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藥物多是我國農村常見的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制劑方法有丸、散、膏、湯等。
藥方洞石刻藥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是我國醫(yī)學寶庫中的瑰寶。它記錄了我國古代醫(yī)藥的成就,在研究我國醫(yī)藥學上有重要價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開鑿而得名。主佛釋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帶式的袈裟,衣飾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蓮花座上。面部已經殘損了,頭上還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舉,手掌上揚;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滿足人們愿望的與愿印。搞笑的是,這尊大佛竟有有6個手指,據說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能夠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獻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極高價值的禮佛圖浮雕,這兩幅浮雕人物圖案帶有濃重的繪畫意味。北壁皇帝禮佛圖東起前三人為比丘,前兩個比丘正俯身向香爐內添香,第三位是年長的高僧,左手托缽作前導。第四人為一老婦,頭飾華麗,身穿長裙大袖,左手持一蓮蕾,徐步向前。弟八人為一青年男子,頭戴籠冠,身穿寬袍大袖的長袍,右手托缽,搞笑的是其身后還有一男童為他提衣擺。這一男一女無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這一作品用寫實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齡,性格,身份,氣質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余的宮女有的手舉華蓋,有的手拿蓮蕾,虔誠嚴肅,徐徐而行。南壁則為皇甫公夫婦禮佛圖。
左右二菩薩半結跏趺坐在菩提樹下,坐樹下思維狀。菩提樹樹干彎曲,枝繁葉茂。樹的上方又分別刻有一組羅漢像,羅漢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雙手合十或手持蓮花。
圍繞著窟頂的蓮花有八個伎樂,她們衣帶飄揚,手持琵琶、笙、排蕭等樂器,翱翔云間,由此看出在北魏時期,這些樂器就已經十分盛行了。
擂鼓臺南洞參觀完西山的洞窟,請朋友們繼續(xù)參觀東山的洞窟。此刻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稱為“擂鼓臺三洞”。南邊的這座窟為擂鼓臺南洞。洞內方形座臺上的佛像被稱作“大日如來”在密宗里“大日如來”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主佛頭戴佛冠,臂戴臂釧,脖子戴項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個造像保留了外來造像藝術風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臺座上,這種臺座在武周時期是比較流行的式樣。從正面看,佛頭部微微向下傾斜,目光向下俯視,和禮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種關愛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豐潤的右臂搭于盤起的右膝之上,舒閑的神態(tài)、優(yōu)雅坐姿都體現出佛的從容、恬靜。從側面看這尊大佛的形態(tài),頭微微向前傾斜,肩向后仰,腰向內收,臀部依其坐勢顯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環(huán)形的衣紋線條又顯現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個佛的造像極富質感,也正貼合古人所說的:肌理細膩,骨肉亭勻。
在四壁上有高約36厘米的菩薩坐像,層層排列著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墻壁上,神態(tài)肅穆安祥,似乎正在聆聽佛弘揚佛法。菩薩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傳入中國后,逐漸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創(chuàng)造者對人物的形態(tài)美把握得相當適度,簡潔明快的線條和人體造型的健康都表現了當時的雕鑿者自身的審美價值取向及美學理想。
擂鼓臺中洞中間的這座洞窟稱為擂鼓臺中洞,又叫“大萬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萬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為彌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為龜甲形背屏,周圍環(huán)繞著伎樂人/飛天、騎象和騎獅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臺坐上,臺坐下部延伸出兩朵蓮花,每朵蓮花上站立著一尊菩薩,整個造像渾然一體。主尊佛頭20世紀30年代被盜,現藏于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洞窟雕鑿完成于武周時期,是為武氏政權歌功頌德的。西山的雙窟是彌勒與釋迦牟尼并坐,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成為一朝之君,證明她與李志一個天皇一個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這一洞窟中,以彌勒佛為主尊,證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經寺:此刻我們參觀的是看經寺,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石窟,整個窟室的平面設計基本上呈方形,與同一時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一樣是該窟正壁上沒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壇,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據考證,該窟為禪宗開鑿,洞窟造型為禪宗曾人打坐禮佛的禪堂。
窟內墻壁上部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零星造像,在北、東、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組29尊浮雕羅漢像。釋迦牟尼去世之后,將傳法的任務叫給了迦葉,迦葉寂滅后交給了阿難,之后傳莫田地,傳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組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是北魏時期自天竺來中國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禪宗奉為第二十九代傳人??唇浰逻@二十九尊傳法的羅漢,恰好與《歷代法寶記》所載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內現二十六尊羅漢像保存完好,每尊羅漢像高約1。8米,與真人等高,神態(tài)各異,性格刻劃入微,有飽經風霜而又睿智的、執(zhí)著而又聰慧的、慈祥善良的、兇猛嚴歷的、詼諧幽默的、嚴肅認真的,無不栩栩如生,是龍門石窟中現存最完整的一組羅漢群像雕刻。
龍門石窟雖然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的超多宗教、美術、書法、音樂、醫(yī)藥、建筑等事物石料,使龍門石窟成為一做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古老的藝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設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學者和游人紛至沓來。
洛陽龍門石窟導游詞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并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的。 由于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筑、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guī)r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于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巖石相比,有著宜于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20__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tǒng)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巖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yǎng)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yōu)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量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chuàng)造、大量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y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在潛溪寺)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邇榷错斾钸M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yōu)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在賓陽洞)
我們通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后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_年6月完工,歷時達20__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可以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結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__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于宮廷發(fā)生內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后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只昂首挺胸、姿態(tài)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后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征。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于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后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唔斪霏偮⌒?,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yǎng)天人。我們稱供養(yǎng)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前壁的南北王側,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進去看?,F在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桿。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法愿文(貞觀20__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于宮廷發(fā)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唇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的四壁上,布滿大小150余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yè)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道場云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洞口過道北側上有“沙門智運,奉天皇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fā)愿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jiān)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jié)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tài)生動、富于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zhí)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弦,彷佛會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F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在蓮花洞)
這里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后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__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zhí)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后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__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yǎng)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梢姳R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于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致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筑、圖案造型藝術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yōu)榍逍?、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洱堥T二十品》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于時間關系,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F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5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319個字,預計閱讀時長1分鐘,有259位用戶喜歡。
秦兵馬俑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流星旅行社的導游,我有幸可以陪大家一起去參觀,我感到特別高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時光。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參觀這一大奇跡。
我們現處的是1號坑,也是3個俑坑中最大的一個??觾却蠹s有8000個俑。它東西長230米,北南寬62米,總面積為14260平方米。你看,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兵馬俑多整齊呀!看這氣勢,真像秦始皇當年統(tǒng)領大軍,南北征戰(zhàn)呀!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頂戰(zhàn)冠,身披鎧甲。那威風凜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剛打完一場勝仗。
武士俑一般高1.8米,體格強健,手握兵刀,全副武裝。
那么騎兵呢?別急,騎士俑更威風,因為它騎了匹馬呢!…….
好了,今天的瀏覽到此結束,祝你們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年好,來點掌聲好不好?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6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8319個字,預計閱讀時長21分鐘,有176位用戶喜歡。
平遙古城導游詞范文
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平遙旅游!很榮幸在這樣一個明媚的早晨認識大家,更榮幸能夠成為大家的導游。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或者?導。我們這個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我身邊的這位王師傅。王師傅已有二十多年的駕車經驗,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F在,為了王師傅能夠以十分的熱情為大家服務,大家先為王師傅鼓鼓掌加把力好嗎?恩,謝謝大家~
想必在座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平遙,對于平遙比較陌生,但不要緊,大家盡可放松身心,在平遙盡情享受旅游的樂趣,希望平遙古城的獨特風景和人文情懷能送給您一份好心情,更希望這份好心情能伴隨您一生一世。
現在我講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基本就是在平遙古城的縣城里面進行游覽。我們將會重點介紹幾個比較大的點:平遙傳統(tǒng)民居,魁星樓和孔廟,“日升昌”票號,以及雙林寺和鎮(zhèn)國寺。中午吃完飯后是自由游覽時間,大家可以自行游覽自行拍照。
好了,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想必大家對平遙古城的歷史也有一點點的了解。1997年12月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云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F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這是一座二千八百年歷史的小城,保存了現今中國最完整的城墻,有三千多處明清時期的院落,是一百年前中國的金融中心,它擁有最古老的佛教彩塑,是四萬多人的生活家園。今天,它已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
平遙古城大致呈正方形,面積僅二點二五平方公里。古城中心的南北大街構成一條筆直的中軸線,高十八點五米的市樓屹立在城市的中心點上。四條橫貫東西南北的大街、八條均勻分布的街道、七十二條縱橫交錯的小巷,共同構建了小城井然有序的交通網絡。
現在我們看到的平遙古城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類型屬于中國北方漢民族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每個院落或以磚做的矮墻,四周外墻高達七八米,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風沙天氣。院落多為坐北朝南便于得到更多的陽光。平遙古民居最獨特之處在于正屋保留了西北地區(qū)窯洞的形式。這種窯洞不再是鑿土為窯,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磚砌成的,一般為三孔到五孔。磚砌窯洞的外面一般還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以防風雨日曬并飾以題材繁多的精美木雕、彩繪?,F在平遙普通的民居住宅大都為清代所建。
屹立在東南墻頭的這座建筑叫魁星樓??鞘潜倍菲咝侵械牡谝恍?,中國道家稱它為天罡星,是主宰科舉文運的星辰。平遙城墻上三千個用于射擊的垛口,七十二座用于瞭望和貯藏武器的敵樓則象征著中國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周游列國講學時的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
在古城中和魁星樓遙遙相對的則是祭祀孔子的孔廟,中國人又把孔廟叫做文廟。文廟大成殿大約為公元1163年宋金時期重建,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廟建筑。在大成殿背后的山墻上書寫著一個巨大的“魁”字。據說這里曾放置一面大鼓,只有中了狀元的平遙人才能敲響它。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在平遙不得不提的“日升昌”票號。平遙古城的票號是中國金融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平遙票號創(chuàng)立時間之早,延續(xù)年代之長,票號數量之多,網點分布之廣,資本實力之雄厚,因而,一度執(zhí)金融之牛耳,聞名于海內外。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總莊設在平遙,并在北京崇文門外設有分莊。清嘉慶末年,由于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fā)展,埠際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西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間試行匯兌辦法,結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yè)。道光初年,西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為日升昌票號,專營匯兌山西平遙日升昌票號。
現在我們來到了位于平遙古城西南六公里的雙林寺,占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寺各殿滿布彩塑群體,大的三米多高、小的不過十幾公分,共計兩千零五十尊,保存完好的就有一千五百六十六尊,歷經六七百年建造完成,在中國被譽為是集宋、元、明、清歷代彩塑藝術寶庫。
進入雙林寺之后便是天王殿,屋檐之下是四尊高過三米的巨大塑像,被俗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的眼睛是用琉璃珠裝嵌而成顯得生動傳神,這是中國獨具特色的裝飾工藝。在一進院落的釋迦殿內,佛祖釋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站立的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雙林寺二進院中的大雄寶殿是全寺最高大的建筑,因佛祖能降伏各種惡魔又叫大雄。這三尊巨大的佛像皆是佛祖的三種化身。
千佛殿位于大雄寶殿的東側,殿內彩塑達五百多尊。主像觀音菩薩姿態(tài)隨意、面相恬靜嫵媚,是菩薩造像中罕見的迥異之作。而在其身旁護法神韋馱的造像被稱為中國第一韋馱。像高一點六米,表情和眼神的配合極具動感,產生了一種真正剛勁有力的武士之美,是雙林寺中最杰出的彩塑品。四壁周圍五百多個彩塑菩薩表現出豐富多彩的佛國圣景。
這個位于平遙古城東北十二公里之處的寺廟,名叫鎮(zhèn)國寺。鎮(zhèn)國寺始建于公元963年,后歷經了中國各個朝代的修繕。整座寺院坐北向南,兩進院落,面積近一萬三千平方米。
鎮(zhèn)國寺內部最著名的即萬佛殿。萬佛殿始建于一千多年前,完整地保持了中國唐朝的建筑風格,它的最大特征是整個殿宇近似正方形,屋頂龐大,屋檐如展翅欲飛的雙翼,顯示出一種雄偉壯觀的氣象,它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fā)現的最早的木結構建筑之一。在萬佛殿內有十一尊彩塑,刻畫的是佛和他的弟子們。這些塑像是中國寺廟中現存的公元十世紀時期的唯一彩塑作品,堪稱國寶。二進院中的三佛樓創(chuàng)建于明代,至今保留著三十七尊彩塑、五十二幅壁畫的原貌。這些佛像和四尊菩薩造型優(yōu)美、儀態(tài)自然,是典型的中國明代的作品。鎮(zhèn)國寺院內這棵古槐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與世代僧人相伴,長得雖沒三米之高,但卻造型奇特,是鎮(zhèn)國寺內的奇景之一。
歡迎大家回到車上,估計大家都已經餓的不行了。來到平遙,必須要吃還要帶走的就是平遙牛肉。平遙牛肉這一美味食品歷史悠久,最早由何人創(chuàng)始,史無記載。現在的平遙牛肉多采用現代化加工和包裝工藝,其品牌眾多,知名的有“冠云”,以及“歡春”等等,均為上品。平遙碗脫則是平遙縣的一種傳統(tǒng)風味小吃,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是在清光緒初年時,由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chuàng),距今已有120__年的歷史。當然還有其他不屬于平遙但是是山西的特色美食,面食居多。刀削面啊,考姥姥啊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嘗的。一會我會帶領大家去比較正宗的地方品嘗一下這些美食。
吃完飯再游覽一會我們今天的旅程就結束了,希望大家載興而來滿意而歸。同時也非常高興與大家度過了這么開心的一天。最后下車的時候不要遺留東西在車上,檢查好自己的行李。今天大家估計也都累了,回去睡個好覺!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
云岡石窟導游詞范文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大家本次的導游員滑新宇。今天我將陪同大家一起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那么也歡迎各位游客來到這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相信各位朋友來到大同,來到云岡,一定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確實,從20__年起,云岡石窟實施了規(guī)模空前的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治理區(qū)域達22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7億元。經過治理之后呢,現在云岡石窟不僅在規(guī)模上突出了皇家園林和佛教勝地的恢弘氣勢,在規(guī)劃布局上也有了全面的改進。營建的新景區(qū)包括:地堡式游客服務中心,“曇曜廣場”,“禮佛大道”,“帝后禮佛圖”,“山堂水殿建筑群”,演藝中心和陳列館,和主石窟群,組成串聯(lián)式游覽路線,形成新的云岡石窟國際型大景區(qū)。
現在咱們參觀的云岡石窟是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時期開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主要洞窟45個,佛教造像5.1萬多尊。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那么同時在20__年12月14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云岡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那么好了朋友們,現在大家就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岡石窟的參觀示意圖。
因為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而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根據武周山勢的自然起伏,云岡石窟又自然的分成東區(qū)、中區(qū)和西區(qū)三部分。其中第1~4窟為東區(qū),5~13窟為中區(qū),14~45窟為西區(qū).
今天咱們參觀的對象主要是第5.6窟和曇曜五窟的18.20窟。
請大家跟我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第五窟,五窟和六窟為一組毗連在一起的雙窟,也是云岡石窟種最精彩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五窟分為前后兩室,為橢圓的穹窿頂馬蹄狀。那咱們進入5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尊盤坐的大佛,這種吉祥式坐姿表示著釋迦牟尼佛進入標志的靜思維修行狀態(tài),是佛的坐,立,行,臥4個莊嚴的身姿之一。這尊大佛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第一大佛像??赡苓@么說,大家覺得還不夠形象,那它到底是有多大呢,具體的說大佛的膝上可容納120人,一只腳可站12人,所以大家就可想而知了。這尊大佛給人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那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窟中的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為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側為未來佛,由于立佛身上的泥裝脫落,我們得以目睹當時石刻技術的精湛。主佛的對面有約1米的8尊佛教造像,襯托著主佛更加高大雄偉,拱門東側菩提樹和樹下二佛對坐的造像,都十分精湛。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后面有一條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么用的?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好了,在我們參觀第5窟后,請大家跟我來,我們去看因雕刻技術精湛,雕刻內容豐富而被稱為云岡石窟第一偉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憶第五窟的風格來對比參觀。第6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環(huán)繞塔柱下層四周和東南西三壁的中心,是工匠們精心雕刻33幅表現釋迦摩尼本傳的故事圖。這是中國現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連環(huán)畫珍品。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幾乎找不到一點沒有雕刻的空間,真是一座熱鬧擁擠,玲瑯滿目的佛國世界??咧惺裨煜裼?000多尊,主題以歌頌佛母和表現釋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經歷為主,因而也稱之為佛母洞,其實此窟也是孝文帝為其祖母馮氏開鑿的一個祈福洞窟。
接下來咱們再來重點參觀曇曜五窟的18.20窟。請大家跟我來。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著千佛袈裟的釋迦立佛,之所以稱之為千佛袈裟,是因為袈裟上刻有無數的小佛像,屬世界罕見。既然這么獨特,那么大家也應該想到了這其中必有內涵。請大家仔細觀察。佛像左手將袈裟扶在胸口,手勢呈懺悔狀,給人深思懺悔的感覺,其實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燾,在曇曜造佛像時,一邊考慮到太武帝曾經滅過佛法,一遍又想他也完成了北魏統(tǒng)一大業(yè),于是合情合理地設計出此千古獨有的一尊造像。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參觀第20窟大佛,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佛就是被譽為云岡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我想大家之前應該在很多明信片、宣傳片中都一覽過它的容顏。露天大佛是在1000多年前的遼代,發(fā)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關于他有兩種說法,一說它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曇曜為報答知遇之恩而造,那么另一說它是完美的佛的化身,不論哪種說法吧,都有著很好的涵義。
那么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就可以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雙眸,略帶微笑的嘴角,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美好的福音。那么朋友們,好了,咱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接下來請大家自行觀看,半小時后我們在這里集合。
開平碉樓導游詞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門,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彩玲,但愿今天的旅程我能給大家?guī)頍o限的快樂。
今天我們將參觀開平碉樓與村落,在參觀之前,大家對它是否了解呢?看來大家對開平碉樓的了解還是比較膚淺的哦,不過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碉樓,游覽碉樓,了解碉樓,了解碉樓背后的歷史和文化。開平碉樓是中國鄉(xiāng)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或建筑。于20__年6月28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這也是廣東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F在我們正向今天的第一站馬降龍鎮(zhèn)出發(fā)。馬降龍共鎮(zhèn)有五個自然村,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碉樓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村中的碉樓是建于20世紀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像一串珠鏈,村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間。
這里就是馬降龍的興林里村落了,在20__年被聯(lián)合國稱為“廣東最美的鄉(xiāng)村”。眼前的這座碉樓叫:官駿龍樓。觀看碉樓時,主要要注意碉樓的三個特點:一是層層有廚房;二是有防盜門和天窗;三是二樓有逃生窗。層層有廚房是防洪所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這里常發(fā)生洪災,一旦洪水來了,就會淹沒到一樓甚至更高,且洪災一發(fā)就是幾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樓做飯??墒谴蠹矣袥]有留意到?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廚房煙囪都是建在房子的外墻壁吧?那么這里的為什么會把煙囪建在房子的內墻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緣由吧?這是因為要預防土匪從房子外面的煙囪爬到樓上去,可見當時的人們?yōu)榱祟A防土匪的層層攻擊,在建造房子時想得如此周密。防盜門、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盜所需,若一旦有土匪來侵,就可立即關上樓梯口的防盜門,在樓上用石頭通過天窗對土匪進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樓,請問有誰知道這是什么原因么?呵呵,這位游客答對了,就是因為二樓不會很高,土匪來了,情況緊急時,可以從這個逃生窗跳下去,不會造成生命危險。這二樓客廳的地面是由意大利進口的地板磚而鋪成的,以及這個供奉神像的神臺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上攵诋敃r的社會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結合中西文化的建筑,是有多么高超的技術和富裕的家境。
參觀完這第一個碉樓,大家有什么感想啊?看來大家都有不同深處的感想,接下來我們將會參觀到更加壯觀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鎮(zhèn)的影視名城,我們視目以待吧!
我們現在走過的這座橋叫成龍橋,曾經因為戰(zhàn)爭被摧毀,是在修建后成龍在這里拍過戲,故被稱為“成龍橋”。經過這座橋時可以一眼概覽對面由將近600座騎樓連綿成片的騎樓群,如此大規(guī)模的騎樓群,在廣東的小鎮(zhèn)中是非常罕見的。赤坎能有今天的面貌,有兩個家族實在是功不可沒的。最早進入赤坎鎮(zhèn)設墟的是司徒氏家族,隨后關氏家族也移居到這里。經過數百年的營建,赤坎形成了以中華路為中心街的兩條東西相互平行的街道,從而確定了赤坎古鎮(zhèn)的基本格局。以唐底街為分界,分為上、下兩埠,西邊的關氏為上埠,東邊的司徒氏為下埠。上下兩埠除了中華路和沿堤街外,上埠還有西龍街、殼窯路、二馬路、復興路、龍興路、東興路等街巷,下埠有塘底街、牛墟、長盛街、中興路、東堤、拱北街等。可以說,兩大家族的人掌管著小鎮(zhèn)。如果要找小鎮(zhèn)最有特色的建筑,方法很簡單,朝著鐘聲響起的地方走便成。小鎮(zhèn)有兩座鐘樓,就是兩個家族的圖書館了。下埠于民國十四年(1920__年)建成的司徒氏通俗圖書館高高聳立,樓頂那洪亮的鐘聲在小鎮(zhèn)上空回蕩,這對當時的關氏家族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壓力。于是,兩年后,也就是1927初,關氏圖書館在堤西路西端潭江邊奠基開工,用了兩年才建成。現在我們來到了上埠,這座就是關氏圖書館了,里面收藏著很多關于關氏家族的資料。再往前走是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廣州三家巷為背景而建的三家巷,通過三個家庭及其親朋好友在三十年中的悲歡離合,反映了革命勢力與__勢力的尖銳斗爭、各個階級力量的對比和消長。我們現在走入以洋人買辦代表的陳家洋樓大門,該樓主是一位官人,在大門口可以看到的這張牌匾寫明了何時在這個影攝城拍攝了哪些電影劇,進到樓里可看到的都是以西方為特色的建筑,廣東的騎樓、西方的羅馬石柱、雕花門樓在這里結合得天衣無縫。大家在這有10分鐘自由參觀拍照的時間,由于樓梯比較窄小,大家在上下樓梯時要小心。時間差不多了請大家跟我來,這是以傳統(tǒng)中國封建地主代表的何家大宅,該樓的主人是一位商人,不過在進入這個何家大門時是要講究左進右出的規(guī)定,是意味帶來好財運的意思,那么我們現在就左進右出給我們都帶來好財運吧!因為何家的主人是位生意人,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當時他們做生意的操作工具,在這里大家同樣有10分鐘自由游覽時間。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以中國小市民階層的周家宅,周家的主人相對而言是比較貧困的,是小市民階級的代表,所以這座樓層的建筑就沒有那么豪華了,不過里面的這個歌舞臺可是很有上海灘有錢人在歌舞時的那種感覺,大家可以坐到上面體驗一下那種感覺。
通過參觀完這三個大宅之后,大家都應該會有更高的贊嘆吧!看來游覽了一個上午大家都有點累和餓了,我們要去的第三站:福納千家,就是最適合不過的啦!那里有一個農家飯莊和一個大型的購物超市。由名廚精心烹制的地道開平農家菜與蟲草宴為特色,最適合旅游期間的休閑用餐,超市主要銷售五邑地區(qū)的土特產及粵西一帶富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
大家對今天的午餐還滿意吧?用餐完后我們在這休息半個鐘就要去參觀今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自力村有銘石樓、居安樓、云幻樓、竹林樓、振安樓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多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為保護家鄉(xiāng)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樓內保存有著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自力村碉樓群既保留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又將外國不同的建筑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派,被譽為“華僑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藝術長廊”、“廣東最美的地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等稱號。
我們現在參觀的這座樓是叫銘石樓,和之前參觀的官駿龍碉樓略有不同,建筑上顯得更加壯觀更加先進和豪華。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該銘石樓與官駿龍樓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對了,這位游客又說對了,在碉樓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是哨兵的站崗位置,以便提前發(fā)現土匪“來訪”時易于反攻,同時還會發(fā)現在樓上有眾多內大外小的小洞,稱為“槍口眼”,這也是防衛(wèi)土匪時對其進攻的設備,所以在當時就算是有錢人也不能過上舒適無憂安然的生活,而是時刻要防備土匪會來攻。從這些房門、客廳設施設備以及墻壁上掛著的時鐘更現出一種以中西建筑藝術、防衛(wèi)和居住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參觀完前面的碉樓,應該是一次次的嘆為觀之吧?贊嘆碉樓的建筑技術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藝術是如此的華麗。但大家又是否會同時帶著一個疑問――這些燦爛的輝煌是如何獲得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紀回憶,看開平華僑話史,看碉樓背后的故事。這里是華僑話史展覽館,我們可以從掛滿圖片的墻壁上,及圖片旁邊的簡介了解到當年的華人是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當年為了生計、為了逃避饑寒交迫的生活,我們的華人千里迢迢漂洋過海來到了世界各地謀生,尋求過上富裕生活的夢想。從這些圖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華工職業(yè)有:漁業(yè)、餐飲業(yè)、洗衣業(yè)、淘金業(yè)、修鐵路、開雜貨店、農業(yè)等,也就因此出現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當時的唐人街并不是像今天的唐人街那樣的豪華的,而是很破舊很落后的生活環(huán)境,可華人們都很團結,一起拼搏、一起努力工作,希望爭取更多的錢回家鄉(xiāng)建設,讓更多的中國人過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來,他們坎坎坷坷、歷經滄桑與磨難,當年的華人為了漂洋到國外,在渡船下面忍受著很骯臟的生活環(huán)境,但最終能到達國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經有很多被餓死渴死了。為了到國外,13歲的鄧文鈿先生就備受外國人的審拷;如果當時的華人在國外沒有掙到足夠的錢的話是不能回來的,所以為了圓夢,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兒女,譚積興先生在國外拼命地努力掙錢,可最終與妻子一生只見了兩次面:結婚和死別,兒女卻是一個被餓死一個被撐死,一個家庭就這樣散了,這令人感到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痛心。看這一張張的圖片卻感到是在看一個個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國人認為中國人能建成長城,那么也一定能在不管怎樣的條件下修建鐵路,所以很多華人被迫去經常會發(fā)生泥石流現象地帶建鐵路,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當時很多的華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鐵軌和泥土下面,看這張圖片就是當年的華人在修鐵路時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國人的鐵路是犧牲了多少華人的性命,流了多少華人的血淚啊!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這一張張圖片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都體現出了當時在外華人吃苦耐勞、艱辛、團結、愛國的精神。
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后代應該要引以為榮,應該要學習華人們吃苦耐勞、團結愛國的精神。我們現在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應該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淚。我們能處在這樣好的環(huán)境,應該要為自己腳下的路作出更加堅定的選擇,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去奮斗,相信付出了未來就會是有回報的。
各位游客,相處的快樂時光總是那么的短暫,我們今天的旅程即將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處了這么難忘快樂的一天,也很感謝大家對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處的,希望大家能多多見諒,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事事順心,天天開心,謝謝!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7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5275個字,預計閱讀時長14分鐘,有137位用戶喜歡。
兵馬俑導游詞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處。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國都邯鄲。1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并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__年,用20__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稱皇帝,并希望子孫千世萬世,于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tǒng)一車軌,修馳道;統(tǒng)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筑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措施,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20__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F在我們就來到了秦始皇陵,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距今約20__多年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秦俑坑是1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fā)現的??脊艑W家根據發(fā)現時間的先后,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偯娣e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面。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即時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zhàn)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wèi)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wèi),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參觀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他是怎樣制作的呢?我們說親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話來形容:“模塑結合、分段制作、入窯燒制、出窯彩繪。”他們是以泥土為原料,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溫度一般在950—1050攝氏度之間。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以北25米處。面積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共出土四馬、一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內相向夾道式排列。在三號坑中只發(fā)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shu)是一種用于儀仗的兵器。根據專家推測,這里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三號坑主要由車馬房、南北廂房組成。車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對坑道的東門,這樣便于車馬進入。而北廂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廂房內發(fā)現禱戰(zhàn)廳。南廂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從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廊坊、俑道、正廳和偏房。它們都有武士俑分立于兩邊,其中以正廳的警衛(wèi)最多。這里可能是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這一點也就完全證實了三號坑是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軍幕。秦俑坑當中既有“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于帷幄之中”的將領,可見當時思慮嚴密,布局嚴謹了。而且戰(zhàn)車通身彩繪配上華蓋,車上的成員頭戴單卷尾長冠,應該是級別較高的指揮車了。
在一號坑以北20米處,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二號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騎兵、車兵和混合兵種組成的軍陣。他一共由四個小的單元構成.第一個小陣是弩兵陣,其中約160個鎧甲俑做跪射狀,170個鎧甲俑作立射狀。臨陣時,可輪番射擊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個小陣是車兵陣,共有戰(zhàn)車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個小陣是由戰(zhàn)車、車兵、步兵、騎兵混編的縱陣。這四個單元可以有機的構成一個大的軍陣,也可以分開成四個獨立的小的軍陣。它能攻能守,反應迅速,自我保護力強,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速的一支部隊。
在二號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騎兵俑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從二號坑中出土的將軍俑。將軍在軍隊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將軍俑頭戴雙卷鹖尾長冠,冠帶在頸下結繩并下垂胸前。將軍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據說鹖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將軍俑身穿雙重戰(zhàn)袍,戰(zhàn)袍外面的鎧甲形制特殊。雙肩及前后胸共有8個彩綢扎成的花結,象征我們現在所說的軍工章。他腳蹬翹尖靴,雙手相疊置于腹前,顯得儒雅穩(wěn)健,氣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揮千軍萬馬如何作戰(zhàn)。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跪射俑,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fā)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
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銅劍了。“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而得名。這把青銅劍已歷經了20__多年,但是表面并沒有生銹,至今仍然是鋒利無比。在它剛剛出土時,專家們曾經用它一次劃透了20張紙。經過鑒定,發(fā)現它表面有鉻鹽氧化層。它采用了鉻鹽氧化技術。鉻鹽氧化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電子鍍鉻,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fā)明。另一種是化學鍍鉻,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嘆服!
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前去欣賞的是被譽為“奇中之奇,寶中之寶的秦陵彩繪銅車馬。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號車為“高車”。 總重為1061公斤。后面的這輛為“鞍車”總重1241公斤。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最厚處為4毫米,最薄處為2毫米。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而成的。最為廣泛的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鏈的連接方法。像馬龍頭就是由一節(jié)金管,一節(jié)銀管,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的,裝飾的是纓絡,采用了青銅拔絲法。他們是迄今為止考古史上發(fā)現的形體最大、構造最復雜、制造最精美、駕系關系最完整的銅車馬被譽為“青銅器之冠”。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講解內給大家?guī)頍o限的收獲和快樂!
頤和園導游詞范文
尊敬的女士,先生們,今天,我們來游覽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頤和園,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區(qū)境內,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屬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占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杰作。
請大家在游覽時注意事項: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亂刻,不要亂丟果皮紙屑,不要隨地大小便!
著名的頤和園主要是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組成。總面積290多公頃。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的千米長畫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和石舫等都是大家必到的景點。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離城約10公里。
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筑群,大家看這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云殿、排云門、云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筑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大家可以上下穿行。這是頤和園的后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后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
大家來看!頤和園的大門,它稱為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筑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qū)。
大家知道嗎?排云殿,是前山最宏偉的一組宮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園內過生日時接受賀拜的地方。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請大家過來,這就是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在頤和園居住期間朝會大臣的場所,殿內陳列著許多貴重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內居住的地方。室內的陳設,基本上保持當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并點綴著一塊名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請大家看,這就是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yōu)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qū)的一個重要景點。頤和園共有各種建筑3000多間,游覽頤和園,除了園林以外,觀賞各種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內容。
這條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tài)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這美麗的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1860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并于兩年后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yǎng)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tǒng)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
今天的游玩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參觀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頤和園,祝大家愉快,希望大家能把游覽頤和園的快樂心情帶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請走好!
承德避暑山莊導游詞范文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承德避暑山莊觀光瀏覽。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游李導,希望我的講解能為你們的旅途增添歡樂。
我們所在的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區(qū)北部,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這里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為山莊締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歷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山莊時,博采眾家之長,融合中國南北園林風格為一體,使避暑山莊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總結與升華。各位游客朋友們,請您收拾好背包,現在我要帶著大家大飽眼福了。
各位,我們面前這座古色古香的門,就是避暑山莊的正門,叫麗正門,是清代皇帝進出的門。宮門面寬三間,分上下兩層。下層辟有三個方形的門洞,上層有城臺和闕樓。請看,中間門洞上方有一塊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滿、藏、漢、維、蒙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它象征著我們祖國是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門的兩邊有兩尊石獅子,以顯示皇帝的威嚴。
朋友們,請隨我踏入莊內吧!請各位向右看,遠處的山巒上有一巨大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細,很像洗衣用的棒槌,因此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賜名“磬錘峰”。修建避暑山莊時,巧借此景,使山莊內外渾然一體,擴大了空間感,創(chuàng)造了新的意境養(yǎng),這是山莊設計者運用“借景”這一造園藝術的成功典范。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要帶你們去湖區(qū)最大的島嶼——如意洲島觀賞。如意洲島上建筑很多,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景在這里。主體建筑是一座宮殿。門殿的名字是“無暑清涼”,正殿為“延熏山館”,面寬七楹,建筑宏偉,殿后有“水芳巖秀”殿。正宮落成前,這里是康熙皇帝處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F在這里展出的是清宮用品。島的西北處是著名的園中之園——滄浪嶼,是仿蘇州“滄浪亭”而建的。雖面積不大,但殿堂、水閣、清泉、小亭、回廊巧妙地組織在一起,令人流連忘返。
讓我們跨過曲橋登上青蓮島。各位,迎面這座玲瓏秀麗的建筑,叫煙雨樓。這是一座面寬五楹、有上下兩層的小樓,樓的上下還有圍廊。二樓上的云龍金匾是乾隆皇帝題寫的。煙雨樓與門殿之間是一個規(guī)整的方院,幾棵古松蒼勁挺拔。月臺下面兩座石須彌座上有一對銅鹿。煙雨樓是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而建的。每當陰雨時節(jié),細雨蒙蒙,登樓遠眺,只見遠山近水,盡在輕紗薄霧籠罩之中,如入仙境。樓東有“青陽書屋”,是皇帝習文讀書的地方;樓西南有“對山齋”,面對著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涼亭,名字叫翼亭。
這里的養(yǎng)景真是說也說不盡,游也游不完,其余的景點就由你們自己去細細觀賞吧!記住1小時后在正門集合喲!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再見!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8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478個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有184位用戶喜歡。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導游。今天,我就給出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世界遺產——長城。
大家記得古時候有一個傳說嗎?那是勤勞的孟姜女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長城的丈夫,經過許多艱難困苦,來到長城邊。當她四處打聽,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聽我是可愛的點點轟隆我是可愛的點點一聲,長城被哭倒了800里。游客們,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見,萬里長城凝結了千萬人民的血汗,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總長約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隨山勢起伏,南北兩邊都有高峰聳立著。大家請跟我來???,長城主要由關隘、城墻和烽火臺三部分組成的。城墻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是用巨磚、石條等材料砌成的。關隘就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大家請看看旁邊,城頂上有一個垛口,每個垛口上都有一個小口,那就是嘹望口。垛口下面都有一個槍擊口。至于烽火臺,是有軍情時點燃烽火來傳遞信息的建筑。現在,大家站在長城上遠眺,是不是前看不到頭,后見不著尾呢?
游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漫步欣賞。大家注意了,在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涂亂畫,愛護長城這一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世界文化導游詞 模板9
閱讀小貼士:本模板共計646個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有152位用戶喜歡。
歡迎大家來到這風景優(yōu)美的武當山。武當山是世界歷史遺產之一,1994年12月被入為世界遺產。武當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它也是武當拳術的發(fā)源地。武當的意思是我是可愛的點點非真武不足當之我是可愛的點點。相傳道教信奉的我是可愛的點點真武大帝我是可愛的點點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
名勝區(qū)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臺、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構成一幅瑰麗無比的丹青畫卷。
武當山有許多的宮殿,有紫霄殿、復真觀、太和殿、金殿還有許多的宮殿。當年張三豐在這里是掌門人,是唐代的時候建的。當武當山建起的時候,唐代被元朝消滅?,F在雖然許多宮觀已成瓦礫,然而現存的建筑仍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
看,這就是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構奇特的杰作;九曲黃河墻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異曲同工。再往前走,就是轉身殿。這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
大家跟隨著我一直往前走吧!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藝珍品,圍繞著它有幾大奇觀,其中之一為我是可愛的點點雷火煉殿我是可愛的點點:古時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這種種奇特的現象使人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發(fā)出由衷贊嘆啊!
武當山風景到處是美麗的。希望你去細細游賞。下面自由活動,大家注意安全,多拍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