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23網 > 名言名句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發(fā)布時間:2022-08-18 07:38:02 查看人數:28

今天給各位分享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3、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情況,托爾斯泰藝術是什么

4、列夫托爾斯泰最后一句話,列夫托爾斯泰復活名句

5、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文章,列夫托爾斯泰被譽為什么

6、安娜卡列尼娜是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托爾斯泰主義

7、小時候聽著列夫托爾斯泰的句子長大的,長大了看了以后另有深意。

8、托爾斯泰簡介及代表作品,托爾斯泰簡介100字左右

9、文學界名人名言,中國現代作家名言

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本文轉載自eyucaiwu,禁止轉載。

大家好!我是文山клава!

關于留學,我們寫過很多專題:

科研:俄羅斯留學預科——中國留學零基礎,夠用嗎?科研:為什么在俄羅斯留學的學生——語法弱?!科研:俄羅斯留學淘汰率高嗎?科研:是否應該去俄羅斯留學,院校應該如何選擇?

列尼列夫·托爾斯泰(1828 ~ 1910)

Л.Н.Толстой

19世紀最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進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的影響。1847年,他輟學回到家鄉(xiāng),試圖在自己的領地改革農奴制。從1851年到1854年,他在高加索軍隊服役,并開始寫作。參加了1854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多年的軍旅生活不僅讓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腐敗,也為他后來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寫實地描繪戰(zhàn)爭場景奠定了基礎。1855年11月,他進入彼得堡文壇,他的著名作品: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和《少年》(1857),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tài)度。"自我修養(yǎng)& # 34;并崇尚擅長精神分析的特質。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可以看出,他站在自由貴族的立場上,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在白芨莊園的實驗中失敗了。

托爾斯泰于1857年出國,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矛盾,但他找不到消除社會罪惡的方法,所以他不得不呼吁人們遵循& # 34;永恒的宗教真理& # 34;生活。這些觀點在他的短篇小說《盧塞恩》(1857)中有所體現,后來他又寫了《三次死亡與家庭幸?!?,論述了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

1860 ~ 1861年,托爾斯泰再次出國,見到了赫爾岑,聽了狄更斯的演講,見到了蒲魯東。他認為俄國應該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體現,貴族應該走向& # 34;人氣& # 34;這些思想在他的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 ~ 1862)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1863年至1869年,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是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之間的關系為情節(jié)線索,展現了當時俄羅斯從城市到鄉(xiāng)村的廣闊社會生活圖景,洋洋灑灑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尤其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拿破侖衛(wèi)國戰(zhàn)爭。謳歌了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斗爭精神,主要論述了俄羅斯的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這部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生動。它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征的杰作。

從1873年到1877年,經過12次修改,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安娜·卡列寧》,小說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20世紀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寫了《懺悔錄》(1879-1882)。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劇作《黑暗的力量》(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利奇奏鳴曲(1891)、海茲·繆拉(1886)短篇小說《球后》(1903),尤其是1889年至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批判俄國社會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作品

托爾斯泰晚年努力過著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離家出走,11月7日在小站病逝,享年82歲。一代文豪走完了人生旅程。

Л.Н.Толстой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родился 28 августа 1828 года в помещичьей учадьбе Ясная Поляна, близ города Тулы.Отец и мать скончались, когда Толстой был ещё ребёнком.Большую часть жизни Толстой провёл в Ясной Поляне.Вучился в Казанск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Возвратившись в Ясную Поляну, некоторое время занимался с крестьянскими детьми в яснополянской школе.С мая 1851 до января 1854 года был на Кавказе, где поступил на военную службу, участвовал в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ях против горцев.накавказенаписалповести& lt;детство& gt;(),& ltотрочество>;()、военныйрассказы…………втолстойработалнадроманом& lt;вокаимир& gt;, посвящённом героической борьбе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1812 года.С необычайно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глубиной Толстой изобразил в романе исто рические события и характеры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нарисовал картины русской природы и русского бытагодов, утвердил роль народа как решающей силы истории и раскритиковал тех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дворянства, которым были чужды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 родины.социально-философскаянасыщенность、многоплановать композиции、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говокнуимир& gt;ре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прозы 21日-----------------вершинаннакаренина& gt;() отражены пореформенная ломка помещичьего и крестьянского жизненного уклада, социально-философ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эпохи, трагедия женщины, ставшей жертвой лицемерной морали свет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В этом романе обнаруживается уже переценка Толстым всех социальных и нравственных ценностей, составлявших основу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ему общества…………Ви 1898 Толстой участвовал в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помощи пострадавшим от голода крестьянам.выражением總統(tǒng)和самодержавного строя явился總統(tǒng)воскресение& gt;().Сила критического реализма Толстого проявилась в романе в беспощадном разоблачении всех социальных и моральных устоев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противоцерсовныестраницы& ltвоскресения>;были основным、отлучению、церкви……толстого、художника отличало、тайных движений психической жизнидуши>;,& lt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аячистота·чувства>;(Чернышевский).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это& lt;шагвперёд·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м·человечества>;(Ленин), имели огномное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й и миров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今天你愿意接受好的建議,就是為了以后找工作。

反正我比別人更了解你。

歡迎訂閱eyucaiwu了解更多。

你學會了嗎?歡迎俄羅斯寶寶-在評論區(qū)留言。

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情況,托爾斯泰藝術是什么

托爾斯泰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家。

托爾斯泰寫過早期的文學論文,如《人為什么寫作》(1851),肯定了文學的崇高使命;《在俄國文學愛好者協會的演講》(1859)反對暴露文學。但他還是主張文學要符合社會的要求。

托爾斯泰在60-70年代的論文中,主要強調為人民而寫作。最著名的作品是他晚年的作品。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現實主義藝術原則;要求作家對所描寫的事物要有道德的態(tài)度,要明確善惡的區(qū)別。

什么是藝術?(1897 ~ 1898)批判了“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指出了當時某些為統(tǒng)治階級趣味辯護的美學理論的實質,揭示了頹廢藝術的反人民本質及其哲學思想基礎;同時提出了藝術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論點。

《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1906)指責莎士比亞的戲劇是反民主的、不道德的,但也能揭示其戲劇的一些藝術特征。

這些作品都闡明了作者后來對藝術的本質與功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藝術的道德意義的看法,后兩部書也要求文學藝術傳達宗教意識。

從創(chuàng)作初期開始,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索爾斯一直堅持不懈地真誠尋求一種接近人民的方式,試圖找出群體性災難的真正原因,并認真思考祖國的命運和未來。因此,他的藝術視野達到了難得的廣度。在作品中,他能反映出1861年廢除農奴制到1905年大革命之間的重要社會現象,提出了這個轉折時期的許多“重大問題”。雖然他的立場是矛盾的,但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但托爾斯泰的偉大,主要是因為他作為天才藝術家的獨特力量,他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俄羅斯生活畫面,那些“重大問題”大多是在“畫面”中藝術地提出來的。

托爾斯泰的藝術博大精深。

首先,他創(chuàng)作了具有獨特泛化廣度的歷史詩化小說。像《戰(zhàn)爭與和平》這樣的巨作,代表了整整一個時代,氣勢恢宏,場景廣闊,人物眾多(500多個)。史實與藝術虛構、奔放的筆觸、細膩的描寫交融;在龐大的群像中,展現個人面貌,史詩般的莊重中穿插抒情的獨白,千變萬化,蔚為壯觀。他善于掌控多線索的結構,聯系得天衣無縫。也能突破小說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命一樣沒有開始和結束。

然而,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再現宏觀世界,更在于描繪微觀世界。他洞察人心奧秘,在世界文學中前所未有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fā)展,詳細描述了心理學在外界影響下的演變過程;并深入人的潛意識,在與意識的和諧關系中表現出來。

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的,突出表現在人物塑造上。他總是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復雜性,而不僅僅是突出的一面或占主導地位的精神狀態(tài)。他不掩飾自己心愛人物的缺點,也不扼殺被揭示人物心中的微光。他不粉飾,不夸張,不理想化,不漫畫化。他總是借助真實客觀的描寫來展現自己的本來面目,讓自己在平凡中看到偉大,或者相反,在平凡的現象中展現自己的恐怖。他還善于描寫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自然渾而不露斧。托爾斯泰風格的主要特點是樸素。他試圖全面準確地反映生活的真相或表達他的思想。

所以他雖然在藝術上要求嚴格,比如《戰(zhàn)爭與和平》,其稿改了七次,但他并不是單純的以技巧取勝,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不回避冗長的復合句,而只是尋求最大的表現力。在晚年,他的藝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心理分析盡量簡潔,不寫感受的全過程,只寫心理過程各階段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時,它需要一種戲劇性的方式,通過行動和對話來表達。與其寫人格的順序發(fā)展,不如寫突發(fā)事故導致的決定性變化。結構上,為了表現人物的覺醒,經常使用倒敘;為了集中,小說不再使用多條線索,而是用單一線索逐步展開。在語言方面,力求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貼近民間故事。

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巔峰之一。他的文學傳統(tǒng)不僅被蘇聯作家通過高爾基批判性地繼承和發(fā)展,而且在世界文壇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他的作品被翻譯并在英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出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戰(zhàn)爭與和平》的法文譯本贏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聲譽,成為當時歐美“俄羅斯熱”的主要對象。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第一批批評家談到了他,他們都承認他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對振興他們自己國家的文學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長起來的進步作家有弗朗西斯(1844-1924)、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海因里?!ぢ?1871-1950)、托馬斯·曼(1875-1955,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德萊塞(l871~1945)。

在中國,1900年就有了對他作品的評論,1907年翻譯介紹了他的“宗教小說”(主仆和民間故事)。1913年和1917年有《復活》(改名為《心獄》)和《安娜·卡列寧》(改名為《婉約史》)不完整的文言文譯本。五四前后,托爾斯泰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抗戰(zhàn)時期,郭沫若、周揚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譯本以及其他作品的譯本相繼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托爾斯泰的大部分重要作品都被翻譯出版了,而且根據原文翻譯,很多名著都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列夫托爾斯泰最后一句話,列夫托爾斯泰復活名句

1.那些自以為是的成年人,他們每天都要戴著謊言的面具,無休止地欺騙別人和自己,折磨別人和自己。

2.這個人智商很高,但是他對自己的評價是無與倫比的,這已經超過了他的真實智商。

3.如果你喜歡回憶,只回憶愉快的往事。

4.愛一個人,就要愛整個人,愛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脫離現實的希望他這樣或者那樣。

5.人性中有一種可怕的獸性。如果這種獸性不是暴露出來,而是隱藏在所謂詩意的外表下,那就更可怕了。

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文章,列夫托爾斯泰被譽為什么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善”有了理由,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結果,也不可能是“善”?!吧啤笔浅揭蚬P系的東西。

安娜卡列尼娜是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托爾斯泰主義

俄羅斯作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作家,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譽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復活》等。

本文原載于《中國大學學術講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有刪節(jié)版。

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

文|格非

關于列夫·托爾斯泰,馬援說托爾斯泰是小說史上最少爭議的作家。我明白他的意思。這里爭議最小的是指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說,你可以喜歡托爾斯泰的作品,也可以不喜歡,但似乎沒有人能否認他作為杰出思想家和一流小說家的地位。在文學史上,一個小說家獲得這樣的榮譽是罕見的。盡管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字經常與荷馬、莎士比亞、歌德相提并論,但人們似乎更愿意將他與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論。在這方面,人性中有一個頑固的荒謬:究竟是塞尚偉大還是梵高更卓越,孰優(yōu)孰劣,莫扎特還是貝多芬,如果不讓他們相見,不分輸贏,攤牌,似乎也挺不甘心的。

敏感而自尊的普魯斯特認為巴爾扎克的文學成就不能與托爾斯泰相比(見《駁圣博夫》)。他說:“巴爾扎克的作品令人不快,自命不凡,充滿了荒謬。人類是由一個想寫出偉大作品的作家來評判的,但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是由一個安詳的神道來評判的。巴爾扎克給人的印象很棒,托爾斯泰的一切自然更棒,就像大象的屎比山羊的屎多得多一樣?!?/p>

與普魯斯特觀點相同的是海明威。海明威以自負著稱。屠格涅夫、莫泊桑之類的人可能根本不在他的眼里。他自稱與巴爾扎克打成平手,但對于托爾斯泰伯爵來說,他沒有足夠的勇氣與他抗衡。

說到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關系,他們堪稱一對冤家。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期,出現了兩位大師。因為文人相輕的通病,所以彼此相輕是很正常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海明威和威廉·??思{之間就不太平。然而,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很多問題。至少從表面上看,兩個主人雖然不能互敬為賓,但是相安無事。托爾斯泰曾經稱贊托爾斯泰的妻子,不無自嘲,說如果每個作家都能有這么賢惠的妻子,真不知道要寫多少小說。言下之意,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寫出那些接二連三的杰作,妻子要負責一半。托爾斯泰似乎不同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說“一個病人寫不出健康的小說”,顯然是不厚道的。相比之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更為謙虛。他不僅認為安娜·卡列寧是歐洲文學中無與倫比的杰作,而且公開承認托爾斯泰的才華在他自己之上。

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綁在一起,最后成為對方的鏡子,這是后世文學史家和批評家有意無意造成的。19世紀的俄羅斯文壇,群星閃耀,大師輩出。但如果要選一個對后世文學(小說)影響最大的作家,這個人非陀思妥耶夫斯基莫屬。相反,列夫·托爾斯泰對后世的影響最小。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是舉世公認的。加繆、卡夫卡、貝爾納諾斯都可以算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代??ǚ蚩ㄔ谌沼浿谐姓J,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對他未來的寫作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然而,似乎很容易找到罪與罰與審判和城堡之間的內在聯系。盡管像尼古拉·果戈理和契訶夫這樣的作家對俄國、西方甚至美國的短篇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西方找到一個托爾斯泰的真正信徒并不容易。

記得大學看外國文學,幾乎是老師對兩個人的優(yōu)劣看法的變化。這和老師的個人興趣有關。喜歡現實主義傳統(tǒng)的人大多偏愛托爾斯泰;而喜歡現代主義和所謂心理小說的人更欣賞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國際學術界,幾乎每隔五六年,風尚就有變化,兩人的排名也有升有降。最近來了一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她問我最喜歡的作家是誰。當我提到托爾斯泰的名字時,她立刻表現出不屑。她說托爾斯泰在美國已經是過時的作家了。我不知道她從哪里開始說“過時”的,我馬上求教。沒想到,她解釋不清楚。最后一句話,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是虛偽的。

在我的學生中,有很多人鄙視托爾斯泰。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學生,他的導師是一位博學的俄羅斯文學專家。不知怎么的,那個學生對他的老師挺不滿意,問能不能轉到我名下,讓我給他指導。當我問他為什么要換導師時,他列舉了對前任導師的幾項指控,其中一項是:他居然讓我讀安娜·卡列寧??梢?,在這些勢必要打美國電話的學生心中,老托爾斯泰顯然是個沒用的老古董。我跟他說沒必要換導師。因為如果我是你的導師,第一本推薦的書很可能是《安娜·卡列寧》。

有人說,名著就像大動物。他們通常有一個平靜的外表。這句話對列夫·托爾斯泰來說似乎是最恰當的。我感覺托爾斯泰的作品就像一頭大象,安靜而笨拙,冷靜而有力。托爾斯泰從不不屑于玩弄敘事技巧,也不熱衷于所謂的“形式感”,更不追求什么別出心裁的敘事風格。他的形式自然優(yōu)美,敘述優(yōu)雅坦蕩,風格不凡。即使他很少人為設置任何敘事陷阱和劇情懸念,但他的作品自始至終都充滿張力;他的語言簡單、簡潔、優(yōu)雅、有分寸。所有這些特征都是很有天賦的標志,說是天生的也不為過。他來世沒有真正的后代,似乎不足為奇。因為他的“風格”和“技巧”不是輕易就能學會的,所以一般來說,那些敘事風格很強,形式感很強的作家,是不會被后人單獨留下來學習的。如果有人打算從托爾斯泰那里偷點技巧來應用,恐怕要失望了。所謂雕鱖魚不是同類貓頭鷹,畫虎不像反狗。胡適有一句名言,“然而開風氣之先,非師也?!边@句話用來說明一個人對待學術研究的態(tài)度是不可或缺的。但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大多數開風氣之先的作家,背后都有一長串追隨者。自古以來,開風氣之先者必有師者,似乎是一條定律。普魯斯特,博爾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這樣。

我這么說完全沒有貶低這些大師的意思。荷馬、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托爾斯泰、曹雪芹等作家,在各自的時代只留下了一座紀念碑,刻了立面。后來者只能望山興嘆,刻意模仿卻吃力不討好。對于這種碩士的學習,充其量只是“養(yǎng)一養(yǎng)精神”??偟膩碚f,《老人與海》、《莫比·迪克》和《日瓦戈醫(yī)生》都有點荷馬的影子和托爾斯泰的氣息,但是從來沒有人把海明威和梅爾維爾說成是荷馬的學生,更沒有人把帕斯捷爾納克說成是托爾斯泰的再傳弟子。所以,對于一個生活在托爾斯泰同時代或者更晚的作家來說是不幸的(但在這一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確實是偉大的,他的身影從來沒有被托爾斯泰隱藏過),他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另辟蹊徑。

高爾基曾稱托爾斯泰為“小神”。我認為他說這話的動機是純粹的。不是為了宣傳,而是工匠中本能的崇拜。托爾斯泰的身上確實有一點“神啟”的光芒,而且不用說,一個好的藝術家總是和神靈有些聯系的(比如在古埃及文學中,詩人屬于人神之間的一個角色,有點類似于信使),托爾斯泰的宗教熱情令人望而生畏。有人說他本質上不信教,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稱他為徹頭徹尾的宗教狂熱分子。不說別的,當列夫·托爾斯泰漫不經心地說出“天國就在你心中”這樣的話時,他已經無意中帶上了耶穌的口吻。

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我只是在這里說。列夫·托爾斯泰一生雖然寫了700多萬字的小說,但大部分都是杰作,托爾斯泰本人似乎并不太在乎一流小說家的榮譽。也就是說,驅使他寫作的動力并不是成為一流的小說家,而是他像野草一樣豐富深刻的思想慣性,再加上他野牛般的體力和過人的精力。小說只是他發(fā)泄過剩精力的一個天然渠道。所以,我覺得他被稱為思想家可能更合適。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和《復活》中,總是突然打斷精彩的故事,并自由地加入大量的評論和評論。雖然他的議論文充滿了真知灼見,但對故事的流暢性和閱讀效果是一種損害。婁白和托馬斯·曼都對托爾斯泰的做法感到不解,尤其是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第三部分,他為了把那些議論性的話塞進去,不惜讓整個故事“戛然而止”。其實以列夫·托爾斯泰的智慧,他也不知道這種寫法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他一意孤行,說明整個寫作活動部分脫離了作家智慧的控制。另一方面,這種寫法是作者不可改變的習慣和必須。

米蘭·昆德拉認為小說有自己的智力,比作者自己的智力水平更高更遠,這一點最好由列夫·托爾斯泰來驗證。在托爾斯泰的后期作品中,作家在思想探索上走得更遠。簡單來說,他走進了死胡同。換句話說,列夫·托爾斯泰試圖代替上帝思考?!犊死锲孀帏Q曲》和《伊凡伊里奇之死》都是這方面的杰作。

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曾告誡人們,對于某些問題,過于深入地鉆研人類的智力是不可取的。米蘭·昆德拉所謂的“當人類思考時,上帝大笑”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對于列夫·托爾斯泰來說,他的思想和懷疑是沒有邊界的,托爾斯泰在這一點上更接近歌德。后者曾有一句名言:“一切賜予全人類的東西,我都要在心里細細品味?!彼€借孟獲·庫魯之口說了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一個人如果敢于探索自己的母親,就再也不會遇到任何困難”(見《浮士德》,董文喬譯)。

托爾斯泰的政治理想、價值倫理和哲學思想當然也因為他在印度的實踐而開花結果——甘地的和平主義運動獲得了空前的勝利,成為新的精神資源。但是,用“不以暴制暴”或者所謂的人道主義來概括托爾斯泰的思想就太簡單了。說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是虛偽的,也不完全錯。一方面,托爾斯泰同情和關心農民,總是試圖讓他們得到他們應得的土地,但他從骨子里卻是和農民完全不同的一類人。他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內心對他們有一種本能的鄙視,他不想放棄自己高貴的身份和悠閑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思考“救贖”的問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他幻想在地球上建立上帝的王國。自從他說出那句著名的格言“天國在你心中”后,他仍然無法克服內心巨大的矛盾和分裂。最后,他離家出走,死在了一個荒涼的車站。我認為,本質上,托爾斯泰是一個虛無主義者。而他的合理身份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家,更像是一個沒有特定信仰的神學家。托爾斯泰本人在《自白書》中非常清楚地表明:

我在這個世界上活了50年,做了35年的虛無主義者,除了14、15歲的童年。這是根據這個詞的本義:我既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是革命者(以人們通常賦予這個詞的扭曲含義而言);虛無主義者,也就是說:沒有信仰。

安娜·卡列寧插圖

《安娜·卡列寧》是我最喜歡的小說,我也認為它是列夫·托爾斯泰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稇?zhàn)爭與和平》也許更壯麗,更雄偉,更氣勢磅礴,但卻沒有安娜·卡列寧那樣純潔完美。順便說一句,列夫·托爾斯泰并不是一個杰出的文體家,但他的風格細膩和諧,這并非來自作者對修辭、技巧和敘事方法的刻意追求,而僅僅來自藝術直覺。

雖然《安娜·卡列寧》在風格上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但我對這部作品著迷是因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因素。簡單來說,就是這部作品強烈的道德沖擊力。

眾所周知,列夫·托爾斯泰在道德規(guī)訓方面的主觀意圖是很強的,但事實并非總是如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依靠不涉及道德說教的自然,強調為藝術而藝術。用他自己的話說,純藝術的天賦遠遠高于社會意義的天賦。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托爾斯泰完全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甚至帶有明顯的反智、反文化、反藝術的色彩。他不僅討厭莎士比亞這樣的純藝術作品,還公開對自己身上所有的莎士比亞傾向表示遺憾。我們這里要講的安娜·卡列寧,正好處于這兩個極端的中間,是托爾斯泰思想觀念和藝術傾向發(fā)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期。

俄羅斯的德魯日寧、安年科夫等人把《安娜·卡列尼娜》作為“純藝術”的代表作品,我認為是相當值得懷疑的。安娜·卡列寧雖然沒有《戰(zhàn)爭與和平》那么多的論證和哲學說教,但“靈魂的救贖”這個主題的思辨色彩和宗教情緒卻要強烈得多。而且托爾斯泰后期作品中的許多主題、傾向和敘事特征在《安娜·卡列寧》中都有所揭示。

所以我認為《安娜·卡列寧》是列夫·托爾斯泰一生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藝術表現方面來說,作者的能力越來越成熟,對小說體裁的把握也是爐火純青。這部小說寫于他一生中最平靜快樂的時期。盡管對絕對善、正義、真理和“拯救”的探索為他未來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但這方面的傾向將有害于他充分的熱情和廣闊的視野。

最近重讀這部作品,還是被它的流暢、內在的嚴謹、細致所震撼。其實這部作品的寫作過程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在寫作時,作者對這部作品的意義深表懷疑。他甚至幾次中斷寫作。如果不是被他的責任感所驅使——只是為了完成《俄羅斯先驅報》的連載,它很可能會半途而廢。當托爾斯泰寫完這部作品時,他仿佛甩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似的嘆了口氣:“我終于被迫寫我的小說了,它煩死我了?!蓖旭R斯·曼認為,作者的寫作之所以如此艱難,主要是因為他對藝術貪得無厭,也就是越是不相信藝術,就越是對藝術一絲不茍。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我認為這部作品難產的另一個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人生的意義”、“價值觀”、“社會變革的理想”等重大問題上普遍存在深刻的危機感和幻滅感。作者把那些猶豫、彷徨甚至一些絕望的想法寫進小說。

以前上課,我每次都問學生這個問題。托爾斯泰的作品大多不喜歡在章節(jié)之間使用副標題,這是由于作者的寫作習慣。安娜·卡列寧(Anna karenine)似乎也不例外,但有趣的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一個標題。那么這個字幕是什么呢?沒有學生能回答這么簡單的問題。這說明學生們在閱讀作品時不夠細心,因為,在我看來,這種風格和形式上的變態(tài)行為是不容忽視的。好吧,我現在告訴你,這個副標題是“死亡”。也許列夫·托爾斯泰在寫《死亡》這個標題的時候完全是無意識的,但它卻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秘密。這部作品的主題并不像很多人指出的那么簡單,至少不能被“婚外戀”、“叛逆”、“家庭倫理”這樣的話題所涵蓋。“死亡”這個標題在整本書中是如此醒目,似乎在暗示“死亡”是作者思維中不可逾越的障礙。就像托爾斯泰在作品中說的,既然每個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他生前失去的榮辱、榮華和名譽、奮斗和希望又有什么意義呢?問題一出,無人能答。這里托爾斯泰似乎又走進了死胡同,在代替上帝提問。這種思維注定沒有答案,因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覺得,雖然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是史上最偉大的社會問題小說,但本質上是反理性、反社會的。也就是說,社會進步、革命理想、知識文化、理性和科學,都不在列夫·托爾斯泰的“被解救”的字典里。在托爾斯泰看來,藝術不過是對上述所有價值體系艱難而神圣的超越的象征。

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寧》中塑造了許多文學史上輝煌的人物形象:安娜、沃倫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寧、奧布朗公爵……在這些人物形象中,唯一一個生活中有點喜劇色彩的是奧布朗公爵,其他人物形象都與死亡主題有關。如果簡單總結一下,這部作品主要寫了兩個故事:一是安娜和連斯基從相識、相愛到毀滅的過程,以及圍繞這一過程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糾葛;第二,萊文的故事和他個人在宗教意義上的思考。

正如著名的序言所示,作者對現實的思考以家庭婚姻為背景,至少涉及四種婚姻或愛情答案:卡列寧和他的妻子,安娜和連斯基,奧布朗和他的妻子,萊文和凱蒂。每個答案都意味著罪惡和災難。安娜是唯一經歷過兩種不同形式婚姻(愛情)的人。在作者賦予安娜的性格中,我認為激情和活力是其基本內涵,而正是這種抑制不住的活力,讓美麗純潔的小貓相形見絀。正是這種被喚起的激情使她與卡列寧的婚姻黯然失色,甚至使彼得堡習慣的社交生活黯然失色,甚至使她的孩子切約沙黯然失色。伴隨著激情和活力而來的是不顧一切的勇氣。當小說中寫到連斯基在賽馬會上從馬背上摔下來,安娜的“通奸行為”被叫囂揭穿時,對丈夫說出下面這句話需要一點瘋狂的勇氣:“我愛他,我是他的情婦……隨你怎么處置我。”托爾斯泰的激情如此熟悉,我們不妨想想《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復活》中的喀秋莎,還有作者心中蟄伏的那只堅強的熊——它的咆哮一直困擾著列夫·托爾斯泰。

如果說列文這個形象對于托爾斯泰來說意味著個人經歷的改寫,那么安娜恰恰表明了一種可能:她對家庭的背叛,她的自殺,都是作者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作者對安娜的深愛、欣賞和敬畏了。相當多的學者認為安娜的悲劇是由客觀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比如德佩西這樣的蟻族聚集的上層社會生活圈的壓力,或者安娜和W·連斯基的愛情悲劇是由于他們無法也不愿意與這個生活圈一刀兩斷造成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認為安娜的死是作者的失敗,這是不真實的。從小說本身表現出來的事實來看,這種觀點是不合理的。和安娜·w·連斯基的結合當然會產生社會壓力,但這種壓力還沒有大到足以摧毀他們。其次,如果這種愛意味著“救贖”和“幸?!?,那么承受這種壓力是應該的。至少,對于女主角安娜來說,在她和W·連斯基結婚的過程中,她面臨的最大的恐懼不是被上流社會拋棄,也不是被塞利約沙拋棄的后果,而是她不知道什么時候愛的對象會停止這種愛,以至于她所有的犧牲都完全貶值了。于是,安娜進入了嫉妒-懷疑-安慰-懷疑-嫉妒的怪圈,最終導致厭倦。

因此,安娜的死是由于無聊,她自殺是有充分理由的。厭倦了她,她讓他隨時采取自殺的步驟,雖然安娜自己也沒有完全理解這一點。這也可以用靈機一動解釋為什么安娜的自殺有點神秘——她去車站不是為了自殺,而是為了等連斯基?;疖嚨恼賳咀屗蝗幌氲搅怂劳?,于是她走下了站臺。她當時很“清醒”。她甚至覺得自己的手包被什么東西掛住了,淡定地解開,但這種清醒并不是一種深深的迷茫。在這里,只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安娜想要懲罰她的情人,她想要自己的死讓對方感到悔恨。她用盡了最后一點屬于她的資源。

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安娜的死是“注定”的,也就是說,作者托爾斯泰早就把她列為受害者,因為托爾斯泰對激情導致的后果做了預設,他不相信安娜和W·連斯基的婚姻/愛情形式有多少未來。事實上,作者把安娜和W·連斯基的第一次見面安排在車站的站臺上,命運的陰影已經籠罩了他們。

讓我們看看萊文和凱蒂。這對戀人雖然經歷了波折,但最終還是成了一家人。比起安娜和連斯基,他們的愛情更符合托爾斯泰的理想。在這里,《戰(zhàn)爭與和平》中安德烈、皮埃爾和娜塔莎的三角關系一分為二;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熱烈愛情在《安娜·w·連斯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而皮埃爾·娜塔莎的宗教婚姻則在《萊文凱蒂》中被再次改寫。托爾斯泰賦予利奧和凱蒂的和解以神圣的溫暖。像皮埃爾一樣,萊文是一個神秘主義者。他的“猜謎游戲”求愛過程更像是一場賭博,但他成為了贏家。萊文的提議被接受后,所有困擾他的障礙似乎在一瞬間被瓦解了。托爾斯泰寫道,“他(列文)可以飛到天上去,或者在必要的時候抬起房子的一角?!倍嗵澚怂麎裘乱郧蟮膼矍?,他曾經討厭的沙龍聚會不再無聊。他甚至覺得受不了幸福的眩暈,恨不得和服務員長談一夜?;橐龅募湘i也成為萊文逃避自由的絕妙借口。雖然他不得不放棄打獵的愛好,但他為自己失去了自由而欣喜若狂:

幸福的是妻子不讓萊文獵熊。萊文感到高興。愛情不僅征服了他,也吞噬了他?!拔以谛睦镎也坏饺魏螌ψ约鹤杂傻倪z憾?!薄拔液芨吲d失去自由?!?/p>

然而在現實中,正如托爾斯泰所指出的,與不幸的背景相比,幸福是脆弱的。它來得快去得也快。萊文和現實之間的和解是暫時的,憂郁和痛苦很快又回來了。愛情沒有拯救他。為了阻止自己的自殺企圖,萊文像強迫癥一樣把家里所有的繩子都藏了起來(因為他看到繩子就想上吊),他也不敢?guī)?這樣更容易射到自己)。列夫·托爾斯泰似乎被死亡的巨大誘惑迷住了。在《安娜·卡列寧》中,他寫了各種各樣的死亡:列文哥哥的死,安娜的自殺,列文無法控制的自殺沖動,沃倫斯基自殺的美麗借口(上前線,盡快被土耳其子彈打死)。

小說中的人物似乎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連米·哈洛夫這樣的人也整天幻想著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我能逃到某個地方?!笨袑師o疑是小說中最具悲劇性的人物。他從頭到尾都在深淵中掙扎,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更糟糕的是,卡列寧自己也能意識到這個謬誤,根本無法改變。在他的腦海里,世間萬物都是邪惡的,唯一能支撐他生活的,就是一種病態(tài)的責任感:他用這種責任感逼自己做辦公室工作,用這種責任感談愛情,面對被背叛的妻子,與情敵和解。諷刺的是,卡列寧自己把這種責任感解釋為“為上帝服務”的道德需要。

毫無疑問,萊文是小說的第一主角。托爾斯泰用他的大部分經歷來改造這個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列文就是托爾斯泰本人。那么,托爾斯泰想借助這個人物的苦難向讀者傳達什么樣的信息呢?或者說,萊文這個富有的房東,一個有強迫癥的禪修者,一個有非理性傾向的“神學家”,關心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我以為是上帝和個人的關系?;蛘哒f,人在什么意義上需要一個神,沒有神人怎么得救?他沒有給我提供一個真實的答案,而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謎。列夫·托爾斯泰的思考留下了一個原始的世界,但他也在某種程度上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列文的堅韌和耐心,或者用蒂利亞的口吻說,“上帝給了我們忍受十字架的力量?!焙屠餇柨?、卡夫卡給出的答案大致相似。

馬丁·達格爾曾認為托爾斯泰是最有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眼睛非常銳利,能夠穿透生活的藩籬,發(fā)現隱藏在其中的“真理”。但我傾向于認為,從根本上說,托爾斯泰是一個闡明自我概念的作家。無論是他早期還是晚期的作品,主題聯系都非常清晰,尤其是《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寧》這兩部巨著,人物、情節(jié)、主題都是相似的。他的思想領域并不廣闊,材料也不豐富,但這并不妨礙托爾斯泰的偉大,就像塞萬提斯一樣。小說的真實來源于他的智慧、敏感和寬厚的胸懷,更重要的是他的坦誠。維特根斯坦讀了哈吉·繆拉的作品后,感慨地說:“他(托爾斯泰)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有寫作的權利?!?/p>

本文摘自中國大學學術講座。

小時候聽著列夫托爾斯泰的句子長大的,長大了看了以后另有深意。

童年的思想是最純粹的。1.生命是人的光。-列夫·托爾斯泰

2.什么都比虛偽和欺騙好。-列夫·托爾斯泰

3.盡可能對祖國有用。-列夫·托爾斯泰

4.真正的愛情只有在放棄個人幸福之后才能產生。-列夫·托爾斯泰

5.長繩好,短話好。-列夫·托爾斯泰

6.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生活存在于勞動中。

7.是的,人生要獲得真正的幸福,最好的辦法就是像蜘蛛一樣,不受限制地向四面八方撒下來自自身的愛的粘稠蛛網,網上掉下來什么就隨便抓什么。

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9.在財富、權力、榮譽和排他性的愛中尋求幸福,不僅不會帶來幸福,而且肯定會失去幸福。

10.有生命就有幸福。

11.所謂人生就是不斷變化的。是肉體生命的無力,是靈魂生命的強大和擴張。

12.愛和善良是真理和幸福,是真實的存在,是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

13.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結果是他創(chuàng)造不出任何東西,那么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

14.幸福在于為別人而活。

15.人被賦予了一項工作,那就是精神成長。

16.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履行你的義務,你應該知道你自己到底有多有價值。

17.一個人必須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提升自己,不能把力量浪費在別的事情上。-列夫·托爾斯泰

18.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歡樂。

19.做好事的樂趣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

20.有一個人生目標,一生的目標,一個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周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小時的目標和一分鐘的目標。

21.運氣不是總是做你想做的事情,而是總是希望達到你所做事情的目的。

22.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23.不知道并不可怕,也不有害。沒有人能知道一切??膳碌?,有害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假裝知道。

24.記住!越是形勢嚴峻,越是困難,越要堅決、積極、勇敢,無所作為的危害越大。-列夫·托爾斯泰

25.越是艱苦的環(huán)境,越需要堅定的毅力和信心,懈怠的危害越大。

26.生活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

27.勞動能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

28.生活不是一場游戲,因此,我們沒有權利僅憑自己的意志放棄它。-列夫·托爾斯泰

29.你必須汗流浹背才能得到面包。

30.一個沉浸在腦力勞動中的人,如果不經常活動四肢,會極其痛苦。

31.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32.為了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應該多做善事。

33.理想的書是開啟智慧的鑰匙。

34.只有當你餓的時候,吃東西才是有益無害的。同樣,只有當你有愛心時,與人打交道才是有益無害的。

長大后的思想受到很多環(huán)境的影響,不再那么純粹了。

托爾斯泰簡介及代表作品,托爾斯泰簡介100字左右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進入喀山大學,1847年輟學回到家鄉(xiāng),試圖在自己的領地改革農奴制。從1851年到1854年,他在高加索軍隊服役,并開始寫作。參加了1854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5年11月,他去彼得堡進入文壇。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諸多矛盾,卻找不到消除社會丑惡的辦法,只好呼吁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 ~ 1861年,托爾斯泰再次出國,見到了赫爾岑,聽了狄更斯的演講,見到了蒲魯東。從1863年到1869年,托爾斯泰寫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從1873年到1877年,他經過12次修改,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安娜·卡列寧》。20世紀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寫了《懺悔錄》(1879-1882)。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劇作《黑暗的力量》(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利奇奏鳴曲(1891)、海茲·繆拉(1886)短篇小說《舞會后》(1903),尤其是1889年至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努力過著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離家出走,11月死于小站,享年82歲。

中文名

外國名字

出生日期

(俄羅斯圖拉省克拉皮茲縣)

職業(yè)

劇作家

星座

室女宮

死亡日期

(俄羅斯)

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列夫·托爾斯泰原作列夫·托爾斯泰簡介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列夫·托爾斯泰的材料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一生是什么樣的?

人物體驗

早期經驗

列夫·托爾斯泰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他一歲半時失去了母親,十歲時失去了父親。他是由親戚撫養(yǎng)長大的。1845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系,學習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他期中考試不及格,第二年轉學到法律系。他沒有專心學習,迷戀社交生活。同時,他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愛盧梭的理論和他的人格,廣泛閱讀文學作品。1847年4月,為農民的孩子建立了一所學校。自11月起,他名義上在圖拉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任職,并于次年12月晉升為14名公務員。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弟去高加索當兵。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zhàn)斗,表現出勇氣,出版了小說《童年》。

托爾斯泰在1853年讀過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前線,參加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攻戰(zhàn)。他寫青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圣彼得堡,重新進入娛樂圈,飲酒賭博。他的極端性格導致了他與屠格涅夫長達17年的決裂。

創(chuàng)作初期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開始寫作,先后在《現代》雜志發(fā)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來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的歡迎,并結識了岡查羅夫、費特、奧斯特羅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和博特金等作家和評論家。托爾斯泰傾向于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他認為任何藝術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到1859年,他與《現代人》雜志斷絕了關系。1856年底,他以中尉身份退役。次年年初,我訪問了法國、瑞士、意大利和德國。

1856年,他起草了一份以租換役的方式解放農民的計劃,并在自己的莊園里試行。1860年,他大哥尼古拉斯的去世加深了他的悲觀情緒。從1859年到1862年,他幾乎停止寫作。他先后在賈斯納、波利亞那及附近農村地區(qū)創(chuàng)辦了20多所農民子弟學校,研究了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并于1860年至1861年訪問了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和比利時的學校。后來,他創(chuàng)辦了《Jasna Ya Pogliana》等教育雜志。1862年7月外出時,他的家被憲兵連續(xù)搜查了兩天。他很快關閉了學校。

1862年,托爾斯泰和17歲的索菲亞·安德烈耶夫娜·托爾斯塔亞(соьяандревнатол)托爾斯泰和妻子的關系至今仍有爭議??梢源_定的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過得很好,他的妻子幫他管理莊園,這讓托爾斯泰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文學作品的闡述中。在這里,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等一些名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遍,他的妻子也要抄錄保存手稿。

他結婚后,革命形勢逐漸轉入低潮,他逐漸克服了思想危機。他脫離了社會生活,在一個莊園里安頓下來,購置了房產,過著簡單、寧靜、和諧、幸福的生活。從1863年起,他花了六年時間寫了他的杰作《戰(zhàn)爭與和平》。1866年,他出席軍事法庭為士兵希布寧辯護。因為辱罵軍官,布寧打了軍官一耳光。盡管托爾斯泰逃跑了,但布寧最終還是被槍斃了。這件事使他形成了反對法庭和死刑的觀點。

改變主意

1869年9月,我因公路過阿爾扎馬斯,突然感到一種以前深夜在旅館里從未有過的悲傷和恐怖。這就是所謂的“扎馬斯的恐怖”。從1868年秋到1869年夏,他對叔本華哲學產生了興趣,并一度受到影響。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他開始了新的思想危機和新的探索時期。他研究了各種哲學和宗教書籍,也找不到答案。這些思想和情感在當時創(chuàng)作的《安娜·卡列寧》中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他拜訪了牧師、主教、僧侶和僧侶,并與農民和獨立人士康秀塔耶夫交了朋友。最后,他徹底否定了官辦教會,接受了宗法農民的信仰。

最后,在七八十年代之交革命新形勢和民族大饑荒的強烈影響下,他拋棄了自己的階級,完成了60年代開始醞釀的世界觀的轉變,轉向了宗法農民的立場。在《懺悔錄》(1879 ~ 1880)等論文中,他廣泛闡述了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但他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基督教博愛和修身養(yǎng)性,從宗教和倫理上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托爾斯泰富有獨創(chuàng)性。從此,托爾斯泰拒絕了自己和周圍的貴族生活,時不時地從事體力勞動,自己種地、縫鞋,給農民蓋房子,放棄奢侈,齋戒吃素。他還改變了自己的文藝觀,痛斥自己過去的藝術作品包括《戰(zhàn)爭與和平》是“祖父級的游戲”,把創(chuàng)作重心轉移到雜文和政治見解上來,直接宣傳自己的社會觀、哲學觀和宗教觀,揭露地主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種種罪惡。當時寫的劇本、短篇小說、民間故事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他還從事廣泛的社會活動:1881年,因子女求學,舉家遷往莫斯科,他走訪貧民窟,參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調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層生活;1881年,他寫信給亞歷山大三世,請求赦免暗殺亞歷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他寫信給《俄羅斯新聞》和《新時代》的編輯部,聲明放棄1881年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版權;從1891年到1893年,以及1898年,他在梁贊省和圖拉省為農民組織了救濟活動。他還努力保護被官方教會迫害的摩洛哥人和杜霍伯人。1898年,他決定用復活的全部報酬資助杜霍布爾人移民加拿大。

托爾斯泰于1891年組織了饑荒救濟會。

自19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托爾斯泰加強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tài)度,他經常懷疑自己的博愛和不抵抗邪惡的思想。這一點在《陰霾繆拉》等作品中有所體現。沙皇政府長期以來試圖因他的文章《論饑荒》而監(jiān)禁或流放他,但由于他的威望和公眾輿論而被阻止。此時,因為《復活》的出版,他被指責為反對上帝,不相信來世。1901年,他以俄羅斯東正教神圣宗教學院的名義被逐出教會。這一決定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抗議,但托爾斯泰平靜地接受了。同年,因為沙皇政府鎮(zhèn)壓學生運動,他寫了《致沙皇及其助手》;次年,上書尼古拉二世,要求人民自由,廢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他寫了一篇反對日俄戰(zhàn)爭的文章。他同情革命派,一度歡迎革命的到來,但對1905年革命不理解,避之不及。革命失敗后,他反對沙皇政府對革命者的殘酷殺戮,寫下了《我不能沉默》。

晚年

1908年,托爾斯泰在書房里

托爾斯泰世界觀劇變后,于1882年和1884年一次又一次試圖離家出走。這一意圖在他80-90年代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他意識到了農民的覺醒,他悲觀失望,因為他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有距離。我對房東不符合我信仰的莊園生活方式感到不安。他的弟子托爾斯泰揚和他妻子之間的爭執(zhí)讓他感到更加苦澀。

1908年5月,年近80歲的托爾斯泰向俄國貢獻了第一張彩色照片。

托爾斯泰離家之前,他和妻子的決裂程度是眾所周知的。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鬧別扭了。后來,托爾斯泰的妻子跪下來,懇求托爾斯泰為她讀一讀她丈夫早年寫的詩和散文,以求找回最初的甜蜜,但那時候托爾斯泰已經死了。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逃離了賈斯納·波利亞那。途中患肺炎,于11月7日(公歷11月20日)死于阿斯塔波沃站。根據他的遺言,他的尸體被埋葬在賈斯那·亞·波利亞那森林里,墳墓上沒有墓碑和十字架。

文學界名人名言,中國現代作家名言

雨果(法國)

1.一個人的內心只能容納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了足夠的水,即使海水流過它,它也不能再給它增加一滴水。

2.世界上最廣闊的地方是海洋,天空比海洋更廣闊。3.人不是生來拖鎖鏈的,而是生來展翅的。

4.哪里有陰影,哪里就有光明。

5.是人心釋放出無限光明,是人心制造出無邊黑暗。光明和黑暗交織在一起,互相殘殺。這就是我們眷戀又無奈的世界。

海明威(美國)

6.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最終,那些受傷的地方,會成為我們最堅強的地方。

7.高人一等并不高尚。真正的高尚應該是超越過去的自己。

8.相愛的人不應該吵架。因為只有他們兩個,全世界都反對他們。他們一分開,世界就會征服他們。

9.等待也是一種信仰。對海的愛太深,時間太淺。

10.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們?yōu)橹畩^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莎士比亞(英國)

無論黑夜有多長,白晝總會到來。

12.一個人想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13.愛所有人,信任少數人,不辜負任何人。

14.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尼采(德國)

16.沒有舞蹈的每一天都是對生活的失望。

17.你得弄清楚你人生的劇本——它不是你父母的續(xù)集,不是你孩子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隨筆。

18.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不能再相信你了。

19.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20.誰會被聲音震撼,誰就會久久不語;誰點燃閃電,誰就像云一樣飄了很久。

托爾斯泰(俄羅斯)

21.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些人有更大的瑕疵,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香味。

22.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23.聰明人有三個特點:第一,別人勸自己做的事自己做;第二,絕不做違背自然的事;第三是包容周圍人的弱點。

24.愛一個人,就要愛整個人,愛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脫離現實的希望他這樣或者那樣。

25.一個人越聰明,越善良,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美德就越多;一個人越是愚蠢和惡毒,他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缺點就越多。

泰戈爾(印度)

26.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你又要錯過星星了。

27.世界痛吻我,要我用一首歌來回報。

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29.我的心是曠野中的一只鳥,在你的眼中找到了天空。

30.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馬克·吐溫(美國)

31.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可以走遍半個世界。

32.有皺紋的地方,只意味著曾經有過微笑。

33.永遠像不需要錢一樣工作,像從未被傷害一樣去愛,像沒有人看著你一樣跳舞,像在天堂一樣生活。

34.好的教養(yǎng)在于隱藏我們對自己的好評價和對別人的差評價。

35.永遠不要和愚蠢的人爭論,他們會把你拖到他們的水平,然后回擊你。

王爾德(英國)

36.人生有兩大悲劇。第一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第二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

37.當你擁有青春時,感受它。不要浪費自己的黃金時代,不要聽無聊的話,不要試圖挽留無望的失敗,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無知、平庸和庸俗。這些是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目標和虛假理想。Vivre!過好自己珍貴的內心生活。不要錯過任何東西。

38.一個人總是可以善待自己不在乎的人。

39.生活并不復雜。復雜的是我們自己。生活簡單,簡單就是對的。

40.愛情始于自欺,終于欺人。這叫浪漫。

許小文(中國)

41.作家是心靈的醫(yī)生,在字里行間融入善良和愛,喚起所有人的善念,驅走黑暗,迎接陽光雨露,春暖花開。

42.一個女人,任何時候都應該有一種自我克制的意識,它會成為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美,從她的血液中放射出自我覺醒、自我意識、自我激勵、自我熱愛的高貴。

43.一個人的思想導致了他的貧窮,進而限制了他超越自我的勇氣。

44.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顆幸災樂禍的種子,而用來澆灌這顆種子的肥料,就是窺視別人的不幸。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今天給各位分享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本文導讀目錄:1、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簡介,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3、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情況,托...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