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故障應急響應現狀及改進措施管理方案
1.編制目的
為了建立設備故障應急響應機制,充分發(fā)揮設備故障應急搶修的積極作用,確保設備發(fā)生故障時能夠迅速、準確、有效的組織搶修處理,防止故障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的減少降產或停機損失,降低維修成本,依據公司2008年11月1日頒發(fā)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試行版),結合公司生產設備實際狀況,特編制本預案。
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fā)性的直接導致降產或停產的所有設備故障,用于指導設備故障的報警、處理、搶修、恢復等全過程。
3.各部門應急職責
3.1 生產部應急職責
3.1.1 生產部副經理擔任現場應急搶修小組組長,負責設備故障的現場應急指揮;
3.1.2 負責向工廠總經理匯報故障狀況及搶修進展情況;
3.1.3 負責組織搶修人員就位;
3.1.4 負責對備品備件的數量、型號、規(guī)格進行確認及搶修物質材料的準備;
3.1.5 負責加工件外協(xié)和委外維修的申請;
3.1.6 負責實施搶修作業(yè),以及修后設備的檢查、試運行;
3.1.7 加強搶修培訓,開展故障預想,掌握故障發(fā)生的征兆、原因、后果和應急處理方法、步驟,以及在搶修過程中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確保搶修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
3.2 儲運部應急職責
3.2.1 加強車輛維護和保養(yǎng),及時提供可用的起重設備和運輸設備;
3.2.2 本部門的設備故障搶修,必須全力協(xié)助機電維修工的工作。
3.3 技術保障部應急職責
3.3.1 負責設備故障搶修過程中的技術支持,加強與各設備制造廠家的聯(lián)系和溝通,協(xié)調解決搶修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3.3.2 負責對設備故障應急響應預案的制訂,報技術總監(jiān)和工廠總經理審批,并每年修訂一次;
3.3.3 安全員負責故障搶修現場的安全監(jiān)察,確保搶修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3.3.4 特殊作業(yè)需由安全員開具特殊作業(yè)證后方能動工,安全員并全程跟蹤。
3.4 五金庫應急職責
3.4.1 做好備品備件的保管和補充,及時檢查備品備件的儲備情況,確保備品備件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tài);
3.4.2 搶修材料的發(fā)放做到準確快捷。
3.5 采購部應急職責
3.5.1 做好故障搶修材料的供應工作,在搶修過程中,需要補充設備或材料時,應迅速組織貨源,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運送到現場,保證應急工作的順利開展;
3.5.2 負責加工件外協(xié)和委外維修單位的聯(lián)系、商務洽談并落實、跟蹤;
3.5.3 確保各種采購渠道的信息暢通。
3.6 財務部應急職責
3.6.1 本著急件特辦的原則,提供財務支持。
3.7 行政部應急職責
3.7.1 負責急件采購或加工的交通運輸工作;
3.7.2 在搶修過程中,負責搶修人員的膳食保障;
3.7.3 如有人員受傷,及時與有關醫(yī)療機構聯(lián)系,保證受傷人員及時得到救治;
3.7.4 特殊作業(yè),保安人員需做好監(jiān)護、巡視工作。
4.應急資源概況
4.1 人力資源
4.1.1 生產部副經理1人;機、電主管各一人(其中電氣工程師1人);機、電班長各一人;維修鉗工10人(其中電焊工2人,高級鉗工1人);電工7人;設備使用部門主管、班長及操作工。
4.1.2 技術總監(jiān)1人;設備工程師1人、電氣工程師1人、安全員1人。
4.2 物質資源
4.2.1 起重工具與設備:3噸叉車1臺、2噸手動液壓起重叉車1臺、2噸手動液壓升降車2臺、50噸液壓千斤頂2臺、32噸液壓千斤頂2臺、5噸行吊1臺、10噸手拉葫蘆2件、5噸手拉葫蘆2件、3噸手拉葫蘆2件、2噸手拉葫蘆6件、2t吊裝帶5條、3t吊裝帶5條、11#鐵絲、麻繩等。
4.2.2 電動工具:切割機2臺、立式砂輪機2臺、臺鉆1臺、角向磨光機2部、軸向磨光機1部、手電鉆2部、沖擊鉆1部、電錘1部等。
4.2.3 焊接、氣割設備:電焊機4臺、氣割設備4套。
4.2.4 機加工設備:拉絲機2臺。
4.2.5 儀器儀表:紅外線測溫儀、萬用電表、鉗型電流表等。
4.2.6 安全設施:安全圍欄、警示牌、警戒線。
4.2.7 維修工具:扳手、螺絲刀、鉗子、管鉗、手錘、鋸弓、銼刀、拉碼、臺虎鉗、龍門鉗、鋼板尺、游標卡尺、千分尺、水平尺等、竹梯等。
4.2.8 防爆工具:銅板手、銅螺絲刀、銅錘、銅管鉗、銅撬棍、銅鏟等。
4.2.9 運輸工具:牽引車4臺、鏟車2臺、鉤機1臺、面包車2臺等。
4.2.10 機加工外協(xié)單位:廣州祥發(fā)機電維修公司。
4.2.11 備品備件:根據《備品備件安全庫存表》儲備的備品備件,以及按急件采購程序采購配件。
5.故障分析
5.1 設備故障的性質
設備故障是指設備或系統(tǒng)在使用過程中,因某種原因喪失了規(guī)定功能或降低了效能時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產量、質量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5.2 故障發(fā)生的原因
5.2.1 設備設計、制造、安裝中存在缺陷;
5.2.2 材料選用不當或有缺陷;
5.2.3 使用過程中的磨損、變形、疲勞、振動、腐蝕、變質、堵塞等;
5.2.4 維護、潤滑不良、調整不當、操作失誤、過載使用、長期失修或修理質量不高等;
5.2.5 環(huán)境因素及其他原因。
6.應急響應程序
6.1 報警與接警
6.1.1 操作工發(fā)現設備故障后,立即用對講機向當班班長匯報,說明故障發(fā)生的設備位號和部位;
6.1.2 當班班長立即呼叫值班機電維修工,值班機電維修工應在5分鐘內趕到現場,初步了解故障發(fā)生的原因、性質、范圍、嚴重程度,由班長將掌握的情況向主管和部門副經理或經理匯報,做出是否立即降產或停機的請求;
6.1.3 對暫時只需要降產或可延遲停機的設備故障,待機電主管及生產部副經理趕到現場后,再做進一步決定;
6.1.4 機電主管、生產部副經理應帶領維修工對設備故障進行檢查確認,生產部副經理在確認故障信息的情況下,迅速下達應急處理命令,采取臨時應急措施,對故障情況加以控制,并及時報告給生產部經理和工廠總經理。
6.2 應急啟動
6.2.1 工廠總經理接到設備故障應急報告后,通知相關人員到場到位,并組織協(xié)調有關搶修前的準備工作;
6.2.2 應急小組長通知現場應急搶修小組人員到場到位。
6.3 應急行動
6.3.1 技術保障部設備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和安全員,協(xié)助生產部副經理制訂搶修安全措施和技術方案,并提供有關的技術資料;
6.3.2 應急小組根據職責分工,各就各位,全面展開搶修工作;
6.3.3 機電維修工及時將所需的工器具運送到現場,機電主管迅速落實所需配件的儲備情況,落實型號、規(guī)格,并將備件運送到現場;
6.3.4 急件采購或加工,實行急件采購或加工預案,如果需要交通車輛,由行政部安排提供;
6.3.5 對需委外維修的部分工作,由機電主管填寫簽呈、生產部副經理確認、報工廠總經理審批同意后交采購部聯(lián)系執(zhí)行;
6.3.6 技術總監(jiān)和工廠總經理,應及時了解搶修現場的進展情況,指導搶修工作的順利進行;
6.3.7 安全員應監(jiān)督檢查搶修過程中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和各種違章作業(yè)情況,保證檢修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6.4 現場恢復
設備故障搶修結束后,應對搶修后的設備進行空載試運行,時間不少于15分鐘,確定搶修的質量和效果,并將試機情況向技術總監(jiān)和工廠總經理進行匯報,得到認可后,開始對搶修人員、工器具進行清點,將現場打掃干凈,撤離現場。操作工對現場進行恢復工作。
6.5 應急結束
值班機電維修工,負責對搶修后的設備進行聯(lián)機啟動運行,觀察運行工況。應急結束。
7.聯(lián)系方式
7.1 對講機聯(lián)系
使用公司內部對講機聯(lián)系。